[发明专利]新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27704.7 | 申请日: | 202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32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银;宋强;刘江彬;任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02;F24F13/20;F24F13/28;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郭婷 |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旨在同时解决现有新风系统对室内温度的影响以及湿度调节问题。新风系统包括空气湿度调节装置和换热器,其中,空气湿度调节装置可选择地连通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以切换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换热器横跨第一风道和第四风道,用于利用两个内气流的温差,驱动其内工质在两个风道内循环流动。冬天室内外温差较大,此时处于第一风道的部分换热器作为冷凝端,处于第四风道的部分换热器作为蒸发端,蒸发端内工质吸热蒸发后流向冷凝端,在冷凝端放热冷凝,在此过程中室外低温空气遇热升温后从室内送风口进入室内,对室外空气的起到预热作用,实现了新风系统只换气不换热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空调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风的需求,所以,新风系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在北方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
过渡季节,新风系统的使用率最高,但是简单的新风系统只能对室外空气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从室外输入的新风会对室内温度造成影响。例如:在冬天,室外低温空气被新风系统输入室内,室内温度始终无法达到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空调持续制冷。显然,使用现有新风系统时不仅增加了空调负荷,造成了能源浪费,而且室内实际环境温度无法达到用户预期,致使用户体验欠佳。
因此,如何减小新风系统对室内环境温度产生的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小新风系统对室内环境温度产生的影响,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
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室外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室内送风口、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的室内回风口和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的室外出风口;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空气湿度调节装置,其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以切换所述新风系统的运行模式;换热器,横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以便利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内气流的温差,驱动其内工质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内循环流动。
本发明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优选方案中,所述换热器具体是热管换热器。
本发明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被横隔板和竖隔板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所述横隔板包括第一子横隔板和第二子横隔板,所述换热器被所述第一子横隔板和所述第二子横隔板夹持以便所述换热器横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
本发明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子横隔板、所述第二子横隔板和所述竖隔板均为隔热板。
本发明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优选方案中,所述空气湿度调节装置包括:空气湿度调节元件,其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壳体内,并且被分隔为两个空气湿度调节部,所述空气湿度调节部用于给流过其内的气流除湿或加湿;驱动元件,其用于驱动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以便两个所述空气湿度调节部中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或者一个连通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加热元件,其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内,用于加热流经处于吸附状态的所述空气湿度调节部的气流。
本发明的上述新风系统的一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换热器处于所述加热元件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7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