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10413.7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鸥;孟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启迪华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D9/17 | 分类号: | F03D9/17;F03B13/00;F01D15/10;F04B39/06;F04B41/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徐健 |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发电 压缩空气 集成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新能源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该新能源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包括监控后台、发电系统、储能系统以及转换系统;所述发电系统由发电机组、配电箱以及供电切换装置组成;所述储能系统由电动机组、空气压缩机组、制冷机组以及储气装置组成;所述转换系统由放气装置、气源加热装置和空气透平机组组成。通过设计清洁能源发电和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结构,解决了风能、水能等资源受多方面的环境影响下无法继续行发电的问题,通过在用电低谷期间利用多余的电能进行压缩空气储能,在用电高峰或发电效率较低时,可以利用存储的高压气体进行转换系统进行发电,从而降低了电网管理的电力调度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新能源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等,此外,还有氢能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裂变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发电也就是利用现有的技术,通过上述的新型能源,实现发电的过程,能源资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也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等新能源,纵观社会发展史,人类经历了柴草能源时期、煤炭能源时期和石油、天然气能源时期,目前正向新能源时期过渡,并且无数学者仍在不懈地为社会进步寻找开发更新更安全的能源。但是,目前人们能利用的能源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这三者的总和约占93%,电能是由一次能源转换的二次能源,电能既适宜于大量生产、集中管理、自动化控制和远距离输送,又使用方便、洁净、经济,用电能替代其他能源,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石油等无法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以及水能等都是十分常见的新能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都在积极的开发当地的风能、太阳能以及水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发电,以供应当地居民的用电,但由于风能、太阳能以及水能等资源受多方面的环境影响,其发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给当地的电网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电力调度压力,为此,我们研发出了新的新能源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新能源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解决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地区都在积极的开发当地的风能、太阳能以及水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发电,以供应当地居民的用电,但由于风能、太阳能以及水能等资源受多方面的环境影响,其发电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给当地的电网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电力调度压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新能源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包括监控后台、发电系统、储能系统以及转换系统;
所述发电系统由发电机组、配电箱以及供电切换装置组成;
所述储能系统由电动机组、空气压缩机组、制冷机组以及储气装置组成;
所述转换系统由放气装置、气源加热装置和空气透平机组组成。
优选的,所述监控后台包括后台控制装置和后台控制人员,且所述监控后台由电网管理部门控制。
优选的,所述发电系统发电机组动力来源可以是风能、水能、地热能以及各种清洁可再生资源。
优选的,所述储能系统的储气装置可以是大型地下储气库,也可以是地面大型储气罐。
优选的,所述储能系统的空气压缩机组由电动机组提供电力,且所述制冷机组为中段制冷器或后段制冷器。
优选的,所述气源加热装置由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压缩空气提供热能。
新能源发电与压缩空气储能集成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启迪华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启迪华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104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