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容去离子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06351.2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4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雷;王鹏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G73/10 | 分类号: | C08G73/10;H01G11/30;H01G11/32;H01G11/8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聚酰亚胺 制备 及其 电容 离子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形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及其电容去离子应用,球形聚酰亚胺微球合成步骤如下:(1)先将25ml的二氯甲烷(DCM)倒入三口瓶中,称取0.29g的三(4‑氨基苯基)胺加入DCM中,在室温下搅拌均匀;(2)称取0.31g的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固体,缓慢加入(1)溶液中;(3)待固体完全溶解之后,室温反应12h;(4)反应结束后将沉淀用100ml乙醇超声清洗,抽滤得到球形聚酰亚胺微球。本发明利用三(4‑氨基苯基)胺为胺基团、均苯四甲酸酐为芳香基底,采用室温搅拌的方法制备出一种球形聚酰亚胺微球结构。该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制备方法。这种球形聚酰亚胺微球在电容去离子方面可以实现高效脱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球形聚酰亚胺微球的合成方法。主要介绍了球形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上的应用效果。本发明合成的球形聚酰亚胺微球有大比表面积,表面粗糙多孔,凹凸不平的球体表面为脱盐提供了大量的吸附位点。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我们将其与导电炭黑和PVDF均匀混合,制备成超级电容器。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电容器可以实现在温和条件下将带有盐的溶液提纯,在稳定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明背景:
即使目前我们有大部分人都可以使用上充足的淡水资源,但在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地区,由于淡水的储备不足,已经造成不可扭转的损失。因此,如何使含盐量较高的浓水变成可供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迫在眉睫。
在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人们使用热法或膜法等从含盐量高的浓水中提取淡水,虽然这些方式原理简单,但是这些方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使用电容去离子方法的海水淡化技术可以避免这些缺点。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基于优异电化学材料而制作的电容器,这种电容器的使用条件不仅限于某种特定情况,使用条件范围很广。超级电容器是将电容器原理与导电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的材料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型电容器。电容去离子技术就是在这种电容器的应用中逐渐被人们接受。由此可见,制备优异的电极材料是最关键的一步。
已知的材料中,大多数由于制作成本高,产量低,脱盐效率不高等各种因素而不能广泛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调整酸酐种类与胺的种类,以及反应所涉及的极性溶剂等,最终确定下均苯四甲酸酐和三(4-氨基苯基)胺作为球形聚酰亚胺微球的原料,溶剂为二氯甲烷。经过不断调整酸酐与三胺的比例及反应温度,最终形成本次发明的产物。本发明提供的球形聚酰亚胺微球作为脱盐的吸附材料,有效解决了以上的不足之处。球形聚酰亚胺微球不仅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而且这种方法产率和产量都比较高,适合大规模生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脱盐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球形聚酰亚胺微球的合成方法及其电容去离子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先将25ml的二氯甲烷(DCM)倒入三口瓶中,称取0.29g的三(4-氨基苯基)胺加入DCM中,加入转子,利用磁力搅拌,在室温下搅拌均匀;
(2)称取0.31g的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固体,缓慢加入(1)溶液中;
(3)待固体完全溶解之后,在室温下均匀搅拌12h;
(4)反应结束后,通过离心的方式取其沉淀,再将沉淀用100ml乙醇超声清洗,抽滤得到固体聚酰亚胺。洗涤多次,随后置于烘箱中干燥;
(5)将球形聚酰亚胺微球、PVDF与导电炭黑以8∶1∶1的比例用NMP调制浆料,均匀涂抹在石墨板上,烘干之后装在电容去离子装置上用于脱盐,记录相应的脱盐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越性:
(1)在制备过程中不需添加模板剂,所涉及的反应物无毒无害,产物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合成的球形聚酰亚胺微球微观形貌规整,球形度均一且清晰,基本无杂质,纯度较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6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