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采集及传输的口腔检测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04685.6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8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祁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艾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24 | 分类号: | A61B1/24;A61B1/06;A61B1/04;A61B1/05 |
| 代理公司: |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1 | 代理人: | 刘旋 |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采集 传输 口腔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采集及传输的口腔检测仪,涉及口腔医学领域,包括手柄与撑嘴器,手柄顶部设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与撑嘴器固定连接且连通,中空结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光源单元与信号收集单元,光源单元包括光束源与荧光单元,信号收集单元包括CDD摄像头与荧光摄像头;手柄内部安装有第一图像处理器、第二图像处理器、第三图像处理器、三维重建模块、缓存单元与通信单元。用户可以通过三维模型更加精确地确定牙菌斑的发病位置,更加形象地得知病情等级。本发明最终满足了对于采集、传输牙菌斑数据的技术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医学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据采集及传输的口腔检测仪。
背景技术
口腔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其他外来抗原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除了这一外源性负担外,还有大量的内源性微生物菌群寄生在口腔、牙齿和粘膜表面,因此,为宿主提供了大量的抗原刺激作用。关于微生物菌落集群,可以处分为两大类,第1类由游离形式的细菌组成,主要存在于唾液中,第2类由菌落形式的细菌组成,主要存在于牙斑或粘膜表面。牙斑菌的聚集会导致牙菌斑,口腔中的全夜糖蛋白粘附在牙齿表面,从而形成膜层,细菌容易在膜层上生长繁殖,因此24小时到48小时以后细菌就会覆盖大部分区域,形成牙菌斑。牙菌斑的前期预防与后期治疗都成为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对牙菌斑数据进行采集与传输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上述背景技术中对于采集、传输牙菌斑数据的技术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采集及传输的口腔检测仪。
本发明满足上述需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据采集及传输的口腔检测仪,包括手柄与撑嘴器,手柄顶部设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与撑嘴器固定连接且连通,中空结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光源单元与信号收集单元,光源单元包括光束源与荧光单元,信号收集单元包括CDD摄像头与荧光摄像头;手柄内部安装有第一图像处理器、第二图像处理器、第三图像处理器、三维重建模块、缓存单元与通信单元。
光束源,能够发射可编辑光束,如激光束,激光束照射在口腔环境会发生反射。
CCD摄像头,能够摄取激光束影像。
第一图像处理器,与CCD摄像头连接,由激光束的发射角和激光束在CCD内的成像位置,通过三角几何关系获得被测点的距离和坐标数据。
三维重建模块,与第一图像处理器连接,通过得到的被测点的距离、坐标数据进行模型重建,得到口腔环境的三维模型。
缓存单元,与三维重建模块连接,用于三维模型的暂时储存。
荧光光源,能够发射荧光光束,如405nm紫外光,405nm紫外光照射在牙菌斑表面会产生 600-700nm的红色峰值荧光。
荧光摄像头,用于捕捉红色峰值荧光。
第二图像处理器,与荧光摄像头连接,将红色峰值荧光数据转码为点阵数据。
第三图像处理器,分别与缓存单元、第二图像处理器连接,能够将点阵数据添加在三维模型表面。
通信单元,与第三图像处理器连接,能够将携带点阵数据的三维模型上传到数据云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光束源、荧光光源均为自旋转式光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CCD摄像头、荧光摄像头均为自旋转式摄像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艾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艾博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46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