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助力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97571.3 | 申请日: | 2020-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2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光;徐雁波;徐浩;李威;辛学松;王洽锋;马长喜;田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丘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T13/12 | 分类号: | B60T13/12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李保林 |
| 地址: | 476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液压 制动 系统 助力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助力器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筒和多个第二液压筒,所述第一液压筒中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液压筒的侧壁密封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设有多个分流管,多个所述分流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液压筒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筒中设有两个第二活塞,两个所述第二活塞分别位于分流管的两侧,所述第二活塞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推动杆,所述第二液压筒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第二液压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本发明能够从多侧对车轮制动,提高制动效果,避免车轮倾斜,提高稳定性,而且减轻车轮的磨损,并且对不同尺寸的车轮,都能够起到良好的制动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助力器装置。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汽车综合性能及生命财产安全,包括行车制动器、驻车制动器和辅助制动器。行车制动器为汽车主制动器,一般采用鼓式或盘式摩擦制动方式,将汽车的动能、势能通过摩擦转化为热能,实现汽车减速或制动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液压系统进行制动时,从一侧对车轮进行制动,不仅制动效果差,而且容易使车轮倾斜,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液压油流动的速度较慢,从而降低制动效果,并且,制动块持续与车轮摩擦,也容易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助力器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从一侧对车轮进行制动,不仅制动效果差,而且容易使车轮倾斜,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液压油流动的速度较慢,从而降低制动效果,并且,制动块持续与车轮摩擦,也容易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助力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助力器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筒和多个第二液压筒,所述第一液压筒中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液压筒的侧壁密封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设有多个分流管,多个所述分流管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液压筒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筒中设有两个第二活塞,两个所述第二活塞分别位于分流管的两侧,所述第二活塞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推动杆,所述第二液压筒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第二液压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远离推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第二液压筒的侧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制动板,所述制动板的侧壁与活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液轮,所述液轮远离圆心的侧壁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远离液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竖直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密封贯穿第二液压筒的内壁,位于第二液压筒外的所述升降杆的上端通过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耐磨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筒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直线滑轨,所述制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与直线滑轨匹配的运动件。
优选的,所述支杆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侧壁与传动杆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的侧壁设有锁紧螺栓,所述传动杆的侧壁开设有多个与锁紧螺栓匹配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筒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滑轨,所述限位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贯穿限位滑轨的开口并与耐磨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上套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耐磨板的侧壁和限位滑轨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分流管的侧壁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延伸至第二液压筒的上方,且引流管与第二液压筒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分流管位于液轮的一侧侧面,所述引流管位于液轮的另一侧侧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筒的内壁设有两个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侧壁倾斜设置,且两个导流块分别与分流管和引流管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组挡块,多组挡块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活塞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丘工学院,未经商丘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75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