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高温腐蚀的锅炉风门开度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91592.4 | 申请日: | 2020-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5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苏胜;任强强;向军;胡松;汪一;江龙;吴运凯;王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3N3/00 | 分类号: | F23N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冯瑛琪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腐蚀 锅炉 风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高温腐蚀的锅炉风门开度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锅炉炉膛上易腐蚀区域上和省煤器出口处分别设置多个CO测点;建立锅炉的参数预测模型;建立风门开度数据集;将锅炉实时运行数据代入参数预测模型中,计算得到风门开度数据集各优化值下锅炉的参数预测值;计算锅炉的实时锅炉效率;将风门开度数据集各优化值下的锅炉参数预测值与锅炉的实时锅炉效率、锅炉的实时SCR脱硝系统入口处NOx的浓度和各CO测点处的实时CO浓度相对比,对锅炉风门的开度进行调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高温腐蚀的锅炉风门开度控制方法及系统,针对实时运行工况给出当前风门开度建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站锅炉燃烧优化与自动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高温腐蚀的锅炉风门开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作为火力发电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燃煤电站运行。燃煤锅炉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高温腐蚀,导致水冷壁钢材的腐蚀,严重时将导致水冷壁爆管,直接影响了燃煤电站的高效安全连续性运行,因此燃煤锅炉防高温腐蚀至关重要。通常,锅炉高温腐蚀与炉内H2S浓度直接相关,但炉内严苛的高温环境影响了其直接测量。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锅炉炉内H2S浓度与CO浓度存在着强烈的正相关性,且现今CO在线检测设备已进入商业化生产,但目前如何通过炉膛内部CO来监测调整锅炉运行进行高温腐蚀尚无高效精细智能化方法。发明专利CN105605563A公开了一种墙式切圆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监测控制装置及方法,但其仅提出了在炉膛内部加装CO传感器,并且根据人为经验简单地将CO浓度高的部位附近风门开度进行调整。发明专利CN109595586A公开了一种基于CO在线检测的防锅炉高温腐蚀的燃烧优化方法及系统,但其也仅提出了CO布置原则,并根据经验和实验提出了一种有限的风门调整方法。可见,两者均主要依据有限的经验和实验进行调整,并未针对锅炉运行数据进行充分挖掘来高效调整控制高温腐蚀。再者,智慧电厂已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电厂运行已趋向于高效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因此亟待发展基于锅炉大数据的智能化防高温腐蚀方法及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高温腐蚀的锅炉风门开度控制方法及系统,旨在充分挖掘锅炉的历史运行数据,智能化地针对实时运行工况给出当前风门开度建议,改善锅炉高温腐蚀,提升电厂经济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防高温腐蚀的锅炉风门开度控制方法,包括:
在锅炉炉膛上易腐蚀区域上和省煤器出口处分别设置多个CO测点,以获取各位置实时CO浓度;
根据锅炉历史运行数据,建立锅炉的参数预测模型;
建立风门开度数据集,所述风门为二次风门,其开度数据集包括所有风门开度的多个优化值Aij,i=1、2、…、m,j为对象锅炉二次风门的序号,j=1、2、…、n,m和n为正整数,且|A0j-Aij|≤10%,其中A0j为风门的当前开度,且0≤Aij≤100%;
将锅炉实时运行数据代入所述参数预测模型中,计算得到所述风门开度数据集各优化值下锅炉的锅炉效率预测值、锅炉的SCR脱硝系统入口处NOx的浓度预测值和各CO测点处的CO浓度预测值;
根据锅炉实时运行数据,计算锅炉的实时锅炉效率;
将所述风门开度数据集各优化值下的锅炉效率预测值、锅炉SCR脱硝系统入口处NOx的浓度预测值和各CO测点处的CO浓度预测值分别与锅炉的实时锅炉效率、锅炉的实时SCR脱硝系统入口处NOx的浓度和各CO测点处的实时CO浓度相对比,从而对锅炉风门的开度进行调整。
优选的是,所述的一种防高温腐蚀的锅炉风门开度控制方法中,所述锅炉历史运行数据和所述锅炉实时运行数据均包括锅炉负荷、煤质参数、锅炉给煤量、锅炉各风门开度、飞灰和底渣含碳量、尾部CO浓度、尾部氧量和排烟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15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