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羟丙基-β-环糊精磷酸酯超分子化合物添加剂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89962.0 | 申请日: | 2020-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0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益良;郭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鑫鸿达清洗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F1/20 | 分类号: | C23F1/20;C23F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37 | 代理人: | 林丽明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丙基 环糊精 磷酸酯 分子 化合物 添加剂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羟丙基‑β‑环糊精磷酸酯超分子化合物添加剂,以重量份计,所述添加剂至少包含以下组分:羟丙基‑β‑环糊精磷酸酯10‑40份;芳香烃衍生物1‑10份;溶剂10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添加剂的应用,通过湿法化学法处理铝材表面,在铝材表面全方位的造孔,具有精准、不降面、尺寸无损造孔的优点,而形成的孔洞形貌为孔口小,孔内大的卯榫结构,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结合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羟丙基-β-环糊精磷酸酯超分子化合物添加剂,该添加剂可应用于铝合金表面处理。更具体地,涉及铝或铝合金表面不降面、不损尺寸的精准蚀刻造孔及相关复合材料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受到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关注,开发新型轻量化材料成为各行各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质轻等优点,广泛应用到航空、汽车、3C等领域;然而,与金属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还不足以达到金属的强度要求;进而,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利用一体化成型技术将高分子材料连接到金属主体上,降低金属材料的使用量,将以往使用金属的部件的一部分代替为高分子树脂。这样,一方面可确保复合部件的强度,另一方面可显著降低其质量。
然而,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为两种表面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二者的相容性限制了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通常,将金属与高分子树脂部件结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提高金属表面的粗糙度,增大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树脂的接触面积;第二、对金属表面进行化学处理,改变金属表面的反应活性,提高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第三、粘胶剂粘合;第四、使用螺丝等机械方法结合。
使用粘胶剂粘合技术使用多年,但是,粘胶剂存在有机溶剂的挥发等环境负荷问题,难以进行复合件精准的结合、难以掌控粘胶剂的固化状态,以及暴露在恶劣条件下,复合材料结合强度容易失效等缺点,其表现常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铝材-塑胶复合材料,表面进行磷酸阳极氧化然后注塑一体成型,铝表面形成孔径30-100nm的多孔氧化膜,与塑胶形成化学键结合。然而,该工艺适合PBT、PPS等塑胶,对其他高分子材料,比如PEEK,结合力不太理想;另外,由于磷酸阳极膜太薄,通常经常小于1μm,阳极氧化膜不耐酸碱腐蚀,在恶劣环境容易造成复合件的强度失效。
对金属材料进行激光照射,激光束轰击金属表面,在金属表面产生凹坑,提高了铝材的粗糙度,增大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树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结合强度。然而,对于那些需要通孔内壁以及盲孔内壁造孔,增强部件结合力的场合,激光加工办法可能会有困难。
CN102206821A公布了一种铝合金蚀刻、调整组合物,该铝合金蚀刻、调整组合物分为A和B两种组份,其中A组份是蚀刻液,B组份是调整液;所述A组份包括三氯化铁、磷酸、pH调节剂、缓蚀剂和消泡剂;所述B组份包括磷酸和硫酸。该方案蚀刻过程产生反应剧烈,铝表面产生大量黑灰。腐蚀后的铝表面粗糙度增加,同时对铝基材的尺寸损伤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羟丙基-β-环糊精磷酸酯超分子化合物添加剂,通过该添加剂制造的孔洞具有精准、不降面、尺寸无损造孔,孔洞形貌为孔口小,孔内大的卯榫结构,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结合力的优点,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羟丙基-β-环糊精磷酸酯超分子化合物添加剂,以重量份计,所述添加剂至少包含以下组分:
羟丙基-β-环糊精磷酸酯 10-40份;
芳香烃衍生物 1-10份;
溶剂 100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羟丙基-β-环糊精磷酸酯的磷酸酯化官能团取代度为1-7个不等的单组分或多组分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鑫鸿达清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鑫鸿达清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9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