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82559.5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2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王婧;郭玺;穆会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6;C12Q1/04;C12N15/11;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麦芽糖 寡养单胞菌 实时 荧光 pcr 检测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基于MGB探针的实时荧光PCR反应快速检测体系对10种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进行检测。本发明以10种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的wzm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筛选了针对每一个血清型的Taqman特异性引物及MGB探针,并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灵敏地对10种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菌检测方法技术领域,涉及用于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全部10种血清型菌株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是一种专性需氧的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源﹑牛奶﹑冰冻食品﹑土壤﹑植物根系﹑动物及人体中。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引起的疾病中肺部感染占绝大多数,因其天然耐药, 感染常见于老年人, 体弱和长期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的患者且大多数感染为医院感染。因此,对于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的快速检测和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学检测方法可有效区分一个种/属中不同致病性的菌株,对于致病菌的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重要致病菌都建立了基于表面多糖抗原的血清学分型系统,并且该分型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检验检疫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细菌表面多糖抗原主要包括O多糖(O抗原)、普通抗原(CA)、胞外多糖抗原、芽孢、以及荚膜多糖(K抗原)等。基于上述表面多糖抗原的多样性,细菌可被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同一细菌不同血清型的O抗原多样性,是由于编码合成O抗原的各种酶的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决定的,这些基因往往成簇地位于基因组上的固定位点,被称作O抗原基因簇。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的O抗原基因簇位于编码Cystathionine gamma-synthase的基因和编码CoA transferase subunit A的基因之间,且基因簇信息已被破译,这使得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基因簇中的特异基因为目标,实现对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的分子血清学检测成为可能。
TaqMan-MGB实时荧光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技术原理是,将标记有荧光素的Taqman探针与模板DNA混合后,完成高温变性,低温复性,适温延伸的热循环,并遵守聚合酶链反应规律,与模板DNA互补配对的Taqman探针被切断,荧光素游离于反应体系中,在特定光激发下发出荧光。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被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呈指数规律增长,通过实时检测与之对应的随扩增而变化荧光信号强度,求得Ct值,即可表征检测样品的类型和含量。
TaqMan荧光探针是一种寡核苷酸探针,其 5' 末端携带荧光基团,如FAM、TET、VIC、HEX等, 3' 端携带淬灭基团,如TAMRA、BHQ等。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 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TaqMan-MGB 探针是近年来在 TaqMan探针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技术,它在探针3′ 端增加了MGB分子,这种物质能够提高探针的退火温度( Tm值) ,从而使它能够分辨 1个碱基的差别,完全配对,有荧光信号;只要有一个碱基不匹配,就没有信号。探针的设计首先为15-30 nt长度,Tm为68-70 ℃。 探针由AuGCT Biotechnology Corporation(中国北京)合成,分别在 5' 和 3' 末端具有6-羧基荧光素(FAM)和小沟结合(MGB)部分。引物的长度约为25 nt ,Tm在55-60 ℃之间。 产生的PCR产物在50-200 bp之间。 引物由Invitrogen(中国上海)合成。 如果正向引物的3'末端距离探针的5' 末端1-20 nt(通常为10 nt或更少),则可能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82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