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华鳖人工养殖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73482.5 | 申请日: | 2020-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夏莹莹;赵阳;赵林斌;翁志源;史新坤;丁淑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1/80;A01K67/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华 人工 养殖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华鳖人工养殖系统。包括容纳中华鳖的养殖水池,养殖水池内设置有喂食装置、水质控制系统和防咬网,水质控制系统与养殖水池池底部设置的排污孔配合调控养殖水池内的水位高度;所述喂食装置平行于水面设置在水面下3‑7cm,并跟随水位变化进行高度调节;所述防咬网设置在水面上方,并随着养殖水池内水位的升高,所述防咬网逐渐与水体接触。本发明改善了人工养殖中华鳖过程中养殖密度和水质调控的问题,提高了中华鳖的产出率,经济效果显著,对中华鳖的规模性养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华鳖人工养殖系统。
技术背景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俗称甲鱼,是我国重要的名贵水产养殖品种。中华鳖在生长过程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尤其是稚鳖和幼鳖,水质影响中华鳖的健康和发育。目前人工养殖场饲养中华鳖的技术较为传统,一方面养殖水池内饲养密度较低,过低的饲养密度会导致养殖水池空间浪费,非集中式管理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传统养殖对于水质把控存在较高难度,饲料投入养殖水池中设置的实体食台或石棉瓦,无法及时清理残渣,导致水质污染;同时水体净化常采用的方法是:准备一个空池盛放洁净的水体,为保证水池温度利用锅炉将水加热,然后对养殖有中华鳖的养殖水池进行水体的依次更换,每次更换水体的1/3-1/4,这种净水方式效率低下也无法清理池底脏淤,不适于大规模的中华鳖养殖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周期高效全雄中华鳖苗种的繁育方法。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华鳖人工养殖系统,包括容纳中华鳖的养殖水池,养殖水池内设置有喂食装置、水质控制装置和防咬网,所述水质控制装置与养殖水池池底部设置的排污孔配合调控养殖水池内的水位高度;所述喂食装置平行于水面设置在水面下3-7cm,并跟随水位变化进行高度调节;所述防咬网设置在水面上方,并随着养殖水池内水位的升高,所述防咬网逐渐与水体接触。
所述水质控制系统包括引水管、滴水控制装置和滴水口,所述引水管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储水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储水管的另一端与滴水口连接;所述滴水控制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紧固件和活动片,所述滴水控制装置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在储水管上,所述活动片设置于储水管中,且所述活动片与设置于储水管外侧的驱动电机相连接,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活动片绕垂直于储水管轴线的方向转动,以调节储水管单位时间内的有效过流量。
优选的,所述喂食台设置在养殖水池靠近池岸的一侧,包括承托件和设置在所述承托件上的尼龙网台面,所述喂食台还包括固接在所述尼龙网台面上,用于调节所述喂食台高度的升降装置。
优选的,所述防咬网悬挂于养殖水池的水面上方,自然下垂呈伞状;所述防咬网底面尺寸为25-40cm,高50-60cm。
优选的,还包括水质检测系统,所述水质检测装置检测养殖水池的水位与水质指标,并将结果发送给滴水控制装置处理器,所述滴水控制装置处理器接受所述结果并通过驱动电机调节所述活动片在储水管内的转动角度。
优选的,所述养殖水池的水面上方设置有横杆,所述防咬网在一根横杆上设置多个形成一排,防咬网设置的排数和每排包含的防咬网数量根据养殖水池大小确定,当所述防咬网设置多排时,两根横杆间距离至少设置30cm,优选为30-40cm。
优选的,所述养殖系统还包括光控系统,所述光控系统包括设置于喂食台上方的信号灯,并在每次喂食前的5-10min打开,喂食结束后关闭。
优选的,所述信号灯功率30-40W的白色节能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734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