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69379.3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7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郭吉平;韩洪举;冉茂学;杨光华;张基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2/30 | 分类号: | E04C2/30;E04C2/28;E04C5/06 |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张勇;刘伊旸 |
| 地址: | 550001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混凝土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包括上钢板与下钢板,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对称设置,且上钢板与下钢板相对一侧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弧状凸面,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焊接有抗剪筋单元,所述抗剪筋单元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抗剪筋单体,所述抗剪筋单体包括紧贴下弧面斜跨设置的下弧形钢筋以及紧贴上弧面斜跨设置的上弧形钢筋。本发明当某处受到压迫导致斜拉钢筋产生形变时,两个斜拉钢筋会推动或拉动其的菱形单体形变,即其对应铰接块和母铰接块相对移动或相向移动,由于相邻公铰接块和母铰接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故可带动其相邻菱形单体发生形变,如此将力量分解至整个长度方向上设置的抗剪筋单元上,大大提高了梁体承重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背景技术
H型钢梁在建筑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其应用型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作为纯钢梁单独使用,一般被应用于轻型工业厂房中;一种是与钢筋混凝土板组合使用,被大量应用于桥梁、多层及高层建筑中。
H型钢梁与混凝土板组合使用,在其承受正弯矩时,通常是钢筋混凝土板受压,H型钢梁受拉,这样能充分发挥钢材受拉性能好和混凝土受压性能好的力学特性,提高了梁的承载力和延性。当梁承受正弯矩时虽然能很好的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延性,但其承受负弯矩时钢梁处于受压状态和混凝土处于受拉状态,梁的下翼缘和腹板无约束容易失稳屈曲,混凝土过早开裂,使梁承载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包括上钢板与下钢板,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对称设置,且上钢板与下钢板相对一侧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弧状凸面,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焊接有抗剪筋单元,所述抗剪筋单元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抗剪筋单体,所述抗剪筋单体包括紧贴下弧面斜跨设置的下弧形钢筋以及紧贴上弧面斜跨设置的上弧形钢筋,且二者呈交叉布置,上弧形钢筋与下弧形钢筋的同侧端部各由一斜拉钢筋固定连接,对应两根所述斜拉钢筋之间的中间位置处水平设置有菱形单体,所述菱形单体由四根直杆钢筋首位相互铰接而成,且所述菱形单体其中两个对立的铰接点分别与两根斜拉钢筋铰接,所述菱形单体另外两个对立铰接点分别铰接有公铰接块和母铰接块,相邻公铰接块和母铰接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布置有混凝土。
优选的,相邻所述斜拉钢筋端部相触接。
优选的,所述公铰接块的一端设置有凸块,所述母铰接块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凸块相互匹配,且所述凹槽与凸块纵向上皆贯穿设置有螺栓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上钢板、下钢板、抗剪筋单元以及混凝土,采用抗剪筋单元替代了混凝土钢梁中间腹板,上钢板、下钢板以及抗剪筋单元组合共同承受梁的弯矩以及抗压作用,而抗剪筋单元和混凝土组合后又能提高梁承受剪力,发挥钢材延性和混凝土耐久性的优势,大幅度降低了钢材的用量,并且由于取消了钢梁中间的腹板,故减少了钢梁翼缘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取消了钢梁腹板处的防腐油漆和防火涂料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9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