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水管道水质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61612.3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3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达;葛蜀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博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03 | 代理人: | 汪卫军 |
| 地址: | 31503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水 管道 水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水管道水质检测方法,包括:检测主管道内的水是否满管;若满管,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将支路管道打开,并将支路管道内的压力值调至预设值,以使水进入水质检测盒中;关闭支路管道后,读取并上传水质检测盒测得的数据;再次检测主管道内的水是否满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时间间隔控制支路管道的打开,检修时能更简单方便地判断供水管道水质检测工作是否正常,通过每个时段设置对应的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不同用水量情况自动改变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提高数据采集灵活度,通过不同水质参数变化情况设置不同的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使根据水质变化自动改变数据的采集,提高数据采集的灵活度,减少低价值数据,同时还节约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水管道水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保障饮水安全刻不容缓,供水管网的管道敷设漫长且复杂,饮用水需要经过长距离、长时间的输送才能到达用户,而输送过程中由于各种物理、化学、微生物等作用,饮用水极易被污染,水质恶化,所以在供水管网关键点上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及预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大型的水质离线检测站由于价格昂贵,较难广泛应用于管网各个点,水质在线检测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
在相关技术中,大多数供水管道采用支路水质检测装置,然而存在难以判断支路水质检测装置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的问题,且还存在水质检测装置数据采集方式不够灵活的问题,不能根据水质的变化和水质传感器工作状态的不同而自动改变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如果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过小,可能会记录大量低价值的数据,并且浪费水质检测装置在数据采集时所消耗的电量;如果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过大,又可能会遗漏重要的水质变化信息,难以达到有效监测水质变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水管道水质检测方法,该供水管道水质检测方法,具有调试过程,能提高后期检查维修的效率,且该供水管道水质检测方法考虑日用水量的周期变化趋势,使得水质传感器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能够根据水质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既能有效监测水质变化,又能节省电能消耗的目的,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为了方便判断后期检修时,供水管道水质检测装置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提供了一种供水管道水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主管道内的水是否满管;若不满管,则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后再次检测所述主管道内的水是否满管;若满管,经过第二预设时间后,将连接于所述主管道上支路管道打开,并将所述支路管道内的压力值调至预设值,以使水进入所述支路管道上的水质检测盒中;关闭所述支路管道,然后读取并上传所述水质检测盒测量得到的数据;再次检测所述主管道内的水是否满管。
优选地,通过动力装置开闭所述支路管道,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水泵和球阀,其中,打开所述支路管道的步骤包括:启动所述水泵,检测并判断支路管道内的压力值是否为预设值,若是,则打开所述球阀,并将所述主管道内的水吸入所述支路管道内;关闭所述支路管道的步骤包括:关闭所述球阀,经过第三预设时间后,再关闭所述水泵。
优选地,将所述支路管道内的压力值调至预设值的步骤包括:所述支路管道靠近所述水质检测盒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将吸入所述支路管道内的水的压力值调至预设值,经调压后的水进入所述水质检测盒中。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管壳,所述管壳包含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球阀安装于所述第一壳部内,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第二壳部内,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支路管道进水口一侧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壳部与所述支路管道出水口一侧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路管道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所述减压阀与所述水质检测盒进水口之间,过滤吸入所述支路管道内水的步骤包括:将压力值调至预设值后,水流经过所述滤网过滤进入所述水质检测盒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61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