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铁离子探针-纳米金/玻碳电极修饰电极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53269.8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9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胡梁斌;徐丹;张苗;李晓波;莫海珍;李红波;黄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327;G01N27/4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离子 探针 纳米 电极 修饰 黄曲霉 毒素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铁离子探针‑纳米金/玻碳电极修饰电极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属于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纳米金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及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等优点,增强了检测活性和稳定性;其次,采用电聚合的方式制备修饰电极,工艺简单便捷;最后,以Fesupgt;3+/supgt;作为探针,其与黄曲霉毒素结合的特异性使响应信号产生明显波动,能够实现检测的高灵敏性,达到单分子检测水平。本发明在保证高灵敏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具备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回收率高、检出限低、响应快等优势,并能够通过对血液、尿液、乳汁中毒素及毒素代谢物进行检测,以实现毒素终端水平的实时监测,以及体内小分子毒素污染的有效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铁离子探针-纳米金/玻碳电极修饰电极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已有的传统技术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以上几种检测方法均为实验室常用的方法,其中应用大型仪器检测,对操作空间要求高、操作复杂、样品前处理工序繁琐且难以实现实时监测,检测结果容易受操作人员及外部环境影响。免疫学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但市面上现有产品价格昂贵、不能实现大批量检测且检测次数有限。综合来看,以上这些检测方法不符合黄曲霉毒素实时监测的要求。
为满足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要求,电化学方法逐渐普及,依靠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绿色且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势特征,在食品检测分析领域特别是黄曲霉毒素检测分析中应用广泛。在此基础上,与一般的电化学分析法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较高选择性。修饰电极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测定方法,通过在基体电极表面进行修饰,从而增大电极表面的活性面积,提高电极的选择性、精密度和灵敏度等分析性能,已广泛用于制备检测黄曲霉毒素等的电化学传感器的开发。在众多黄曲霉毒素中,并不是所有毒素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有些通过代谢会直接排出体外,有些则会通过代谢进入人血液、尿液和乳汁中。如毒性最强的AFB1本身并不会不能引起病变,但是进入人体后代谢物有剧毒,其代谢主要分三种途径,一是转换成AFM1、AFQ1和AFP1存在乳汁中,其次是进入血液和尿液中形成AFB1-Ly和AFB1-NBC两种有毒加合物。但是,目前关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灵敏度不高,且不能对人体组织液及环境中的毒素进行即时检测,因此,针对黄曲霉毒素的人体日常检测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铁离子探针-纳米金/玻碳电极修饰电极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实现了人体及其环境中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物的低限度、高灵敏检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铁离子探针-纳米金/玻碳电极修饰电极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曲霉毒素标准溶液与Fe3+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到含Fe3+探针的标准待测液,利用纳米金/玻碳电极修饰电极对不同浓度的含Fe3+探针的标准待测液进行检测标定,绘制黄曲霉毒素标准曲线;
2)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待测样品溶液与Fe3+溶液混合均匀,制得含Fe3+探针的待测样品溶液;
3)利用纳米金/玻碳电极修饰电极浸入含Fe3+探针的待测样品溶液中进行检测,根据步骤1)所得黄曲霉毒素标准曲线即可得到含Fe3+探针的待测样品溶液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2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