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冲切旋转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35908.8 | 申请日: | 2020-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7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弟;张彦;邓翌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6F1/38 | 分类号: | B26F1/38;B26D5/06;B26D5/00;B26D7/20;B26D7/26;B26D7/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熊俊杰 |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旋转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冲切旋转平台,包括支架、旋转驱动装置、平台本体和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表面的至少一个冲切单元,平台本体通过旋转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架上;冲切单元包括冲切机和固定在平台本体上的避位装置、滑动装置、定位装置,滑动装置沿平台本体的径向设置,避位装置位于滑动装置靠近平台本体中心的一端,定位装置位于滑动装置靠近平台本体边缘的一端,冲切机滑动连接在滑动装置上;避位装置与冲切机相连,定位装置与冲切机相连。本发明的自动冲切旋转平台将所有的冲切单元均布在平台本体上,根据需要冲切的孔类型自动将相应的冲切单元旋转到工作位置,完成冲孔,从而实现了兼容多种产品、多种孔形状且快速切换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外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冲切旋转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汽车饰件,尤其是汽车外饰件(前后保险杠)表面的各类雷达孔、清洗孔、装配孔由于其涂装工艺的特殊性,采用注塑一次性完成成型的技术难以保证产品涂装后的表面产品质量。主要的问题是,在注塑时产品表面孔型周边容易出现熔接线,涂装后产生光折线缺陷,且孔边缘涂装后会产生肥边(镜框)效应,特别是欧系车型把雷达孔的边缘作为装饰的工艺边,这就决定了汽车外饰产品(前后保险杠)表面的各类孔型必须在涂装完成后进行加工完成。
现行有两种主要的冲孔方式:第一种为专机的冲孔,为针对单一产品的冲孔专用冲切工作站,其缺点为仅能适应单一产品,不能实现柔性的适应多品种、小批量、快节奏的现代的生产趋势。第二种为机器人工作站方式,将产品定位胎膜固定在工作台上,机器人带动冲切单元对固定的产品进行冲切动作,其缺点为同一产品冲切不同类型孔时机器人需要频繁更换冲切单元,浪费了单个产品的生产节拍,进行产品换型时需要更换产品定位胎膜也需要大量时间。
由此可见,由于汽车外饰产品(前后保险杠)表面的各类孔型形状各异,现有的冲孔设备不能通用,随着产品的变化尤其是小批量和多品种趋势的发展,生产厂家的设备越积越多,增加了场地和设备成本。另外,现有的冲孔设备难以形成完全自动流水线生产模式,无法满足计划的及时性、物流的通畅、工艺的稳定、质量的保证等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冲切旋转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汽车行业中外饰塑件在常规冲孔生产方式中出现的设备单一、不能通用,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冲切旋转平台,包括支架、旋转驱动装置、平台本体和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表面的至少一个冲切单元,所述平台本体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冲切单元包括冲切机和固定在所述平台本体上的避位装置、滑动装置、定位装置,所述冲切机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装置上,所述滑动装置沿所述平台本体的径向设置,所述避位装置位于所述滑动装置靠近所述平台本体中心的一端,并与所述冲切机相连;所述定位装置位于所述滑动装置靠近所述平台本体边缘的一端,并与所述冲切机相连。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于所述支架和所平台本体之间,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旋转轴相连,带动所述平台本体转动。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避位装置为气缸。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装置为滑轨。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为定位销缸。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滑环和快插接头,所述滑环与所述快插接头通过电路和气管连接,所述快插接头与所述冲切单元通过电路和气管连接。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冲切单元为八个,且八个所述冲切单元沿所述平台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八个所述冲切单元的冲切机的刀刃外形各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5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