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回路阀门引漏管耐蚀合金衬套连接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32286.3 | 申请日: | 2020-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1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亮;姚照红;陶钧;张维;方江;刘子川;张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5/07 | 分类号: | F16L55/07;F16L13/02;F17D5/00;G21F9/04 |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李东斌 |
| 地址: | 314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路 阀门 引漏管耐蚀 合金 衬套 连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一回路阀门引漏管耐蚀合金衬套连接装置及方法。一种一回路发明引漏管耐蚀合金衬套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引漏管和引漏管合金衬套,所述引漏管一端焊接固定在阀座上,另一端与适配器焊接固定,并在所述适配器的端部设有仪表管;在所述引漏管内部焊接固定有引漏管合金衬套,所述引漏管合金衬套为采用690TT合金材质制作而成的圆柱筒体结构。本发明能够有效优化主热传输重水泄漏收集系统阀门引漏管线在低碳钢对不锈钢的异种金属焊缝处的应力分布,显著提高了耐应力腐蚀能力,使其在寿期内完整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回路阀门引漏管耐蚀合金衬套连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主热传输重水泄漏收集系统主要功能是收集从主热传输系统各个设备泄漏的重水、设备排放的重水和设备排气时排出的重水,以减少流失到反应堆厂房的重水。持续的泄露可能导致反应堆厂房氚泄漏率高于运行技术规格书限值,存在机组被动停堆风险。同时,泄露的放射性介质,对运维人员的辐射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有的重水堆部分存在主热传输重水泄漏收集系统机械密封内漏的阀门引漏管已发生多次开裂泄漏,部分更换的引漏管投运后10个月即再次发生开裂泄漏;通过分析原因为引出管和适配器的点蚀和应力腐蚀破裂,基于失效分析结论,并结合应力腐蚀开裂的特点,明确不能通过直接对原发生开裂泄漏的母材进行焊接修补的方式完成缺陷处理,而必须对引出管进行更换形式进行修补;根据应力腐蚀开裂失效机理,明确导致阀门引漏管发生开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点蚀和应力腐蚀破裂、导致失效的主要环境因素是高温、较高浓度的氯离子、管内存在空气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回路阀门引漏管耐蚀合金衬套连接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重水堆一回路阀门引漏管破裂泄漏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一回路发明引漏管耐蚀合金衬套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引漏管和引漏管合金衬套,所述引漏管一端焊接固定在阀座上,另一端与适配器焊接固定,并在所述适配器的端部设有仪表管;在所述引漏管内部焊接固定有引漏管合金衬套,所述引漏管合金衬套为采用690TT合金材质制作而成的圆柱筒体结构。
所述引漏管的长度为260mm。
所述引漏管合金衬套两端端部与引漏管焊接为异种金属焊接。
所述引漏管为3/4in尺寸的圆柱管结构,其壁厚等级为Sch40;所述引漏管合金衬套为1/2in尺寸的圆柱管结构;所述引漏管合金衬套通过过盈配合装入引漏管内部。
所述的阀座由SA106B低碳钢制成;所述适配器为阶梯圆柱管结构,其可将管径尺寸由3/4in尺寸转化为1/2in尺寸。
所述适配器和所述引漏管均采用304L不锈钢材质制成。
引漏管与引漏管合金衬套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焊材选用ERNiCrFe-7A镍合金焊材。
一种一回路阀门引漏管耐蚀合金衬套连接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
S1、将引漏管合金衬套过盈配合装入引漏管内,并对引漏管与引漏管合金衬套之间的异种金属进行焊接;
S2、引漏管和适配器进行焊接,并对焊接区域进行检查;
S3、对适配器和仪表管进行承插焊接;
对适配器已仪表管承插焊接后,对适配器和仪表管之间的焊缝进行液体渗透检查;
S4、对阀座与引漏管管段进行对接焊接;
对阀座与引漏管对接焊接后,对阀座与引漏管焊缝处的坡口进行液体渗透检查和射线检查。
所述将引漏管合金衬套过盈配合装入引漏管内,并对引漏管与引漏管合金衬套之间的异种金属进行焊接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22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