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29459.6 | 申请日: | 2020-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星;谢忱;张雅婧;顾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予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抽滤型 便携式 油水 分离器 | ||
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包括:油污池:盛放油水混合液;油水分离件:放置于油水混合液内,通过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形成包覆聚氨酯海绵的硅橡胶膜表面,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储油池;泵体:包含进口以及出口,进口上套设有进油管,进油管插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出口上套设有出油管,出油管插入到储油池内部。本发明中,通过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而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泵体将油水分离件内部的油吸入到储油池内,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体积小,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石油在开采和炼制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污油,每年成千上万吨含油废水被排入江河湖海之中,同样,在石油的封装、运输、使用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泄露等污染事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污水的油水分离技术研发迫在眉睫。
油水分离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一是从含油污水中提取原油的过程;另一是从含油污水中去除油和其他杂质的含油污水(含油率1%)处理过程。传统分离技术利用油的密度比水小(油浮于水的上方),先通过重力沉降、离心旋转或气浮法实现初步分离,再结合波纹板或活性炭进行二次分离。但仪器造价高、能源消耗量大且工作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处理。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包括:
油污池:内部盛放有油水混合液;油水分离件:放置于油水混合液内,通过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形成包覆聚氨酯海绵的硅橡胶膜表面,所述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而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储油池;以及,泵体:包含进口以及出口,进口上套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插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出口上套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插入到储油池内部;泵体将油水分离件内部的油吸入到所述储油池内。
进一步的:所述硅橡胶膜对油的接触角为3.16°,所述硅橡胶膜对水的接触角为108.92°。
进一步的:所述硅橡胶膜表面为荷叶表面微纳米乳突粗糙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海绵呈长方体、圆柱体或球体。
进一步的:所述石蜡球粒径为8微米至10微米。
进一步的: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覆在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的直径为1.2毫米至1.5毫米,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覆聚氨酯海绵后,所述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的直径为0.5毫米至0.8毫米。
进一步的: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石蜡球;
步骤S2:将聚氨酯海绵裁剪成块状,并于100℃的烘箱中干燥30分钟;
步骤S3:称取石蜡球使其与液态硅橡胶按照质量比1比4混合,再加入4%硅橡胶质量分数的固化剂,混合搅拌1分钟,得到混合液;
步骤S4:将烘箱中的聚氨酯海绵取出,并使其吸收混合液,然后使其自然固化,0.5小时后将其放入60℃恒温的烘箱中固化2小时。
进一步的:制备石蜡球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予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予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9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