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浪涌保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028580.7 | 申请日: | 2020-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3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陆永欢;任华山;全愉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H01C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浪涌保护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浪涌保护器,其包括:由外壳和底壳组成的绝缘壳体;安装在底壳一侧的滑动块;安装在滑动块上的弹片夹结构,所述弹片夹结构至少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弹片夹和第二弹片夹;安装于绝缘壳体内的彼此分离的多个电极结构,所述多个电极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电极结构和第二电极结构,当滑动块被定位于安装位时,第一弹片夹和第一电极结构形成第一电连接,第二弹片夹和第二电极结构形成第二电连接,并且第一弹片夹和第二弹片夹之间通过桥接导流结构形成电连接,所述浪涌保护器还包括用于推动滑动块的弹簧,当滑动块被弹簧推动离开安装位时,第一弹片夹和第二弹片夹随滑动块运动,从而断开第一电连接和第二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安全防护设备,尤其是一种具有增强的灭弧可靠性的浪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电气安全防护设备,能够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典型的,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等因素(例如,雷电)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进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尖峰电流泄流入地,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浪涌保护器通常包括脱扣结构。脱扣结构响应于尖峰电流或者电压等事件产生脱扣动作,从而断开两个导电结构之间的连接。例如,某些现有技术采用由金属弹片和金属电极片低温焊接而成的热脱扣结构,在发生热脱扣时,金属弹片脱离金属电极片,二者之间的电连接被物理断开。同时,这种浪涌保护器内还可进一步设有以弹簧复位的滑块,在金属弹片脱离金属电极片的情况下,滑块的复位动作不再受到阻挡,因此滑块发生复位滑动。滑块到达复位位置时,滑块的一绝缘部介入到金属弹片和金属电极片之间,进一步确保金属弹片和金属电极片之间的电隔离。
在某些应用场合,例如移动基站中,浪涌保护器也被叫作防雷器。这种防雷器通常以轨道安装的方式被安装在移动基站中。随着通讯行业迅速发展,移动基站正呈现出小型化趋势以使其更加便于部署。越来越多的深覆盖、易部署、能耗低的小型及微型基站产品不断涌现。小型以及微型基站由于体积较小,相应地要求浪涌保护器的体积也更小。而伴随着浪涌保护器体积的变小,会产生电路断口间距变小以及绝缘材料厚度变小的问题,传统浪涌保护器的脱扣方式因此可能遭遇灭弧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适合小型和微型化应用的,具有增强的灭弧可靠性的浪涌保护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改进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装配结构的浪涌保护器,这种新型装配结构可使得小型和微型化的浪涌保护器具有增强的灭弧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浪涌保护器,其包括:由外壳和底壳组成的绝缘壳体;安装在所述底壳一侧的滑动块;安装在所述滑动块上的弹片夹结构,所述弹片夹结构至少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弹片夹和第二弹片夹;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内的彼此分离的多个电极结构,所述多个电极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电极结构和第二电极结构,当所述滑动块被定位于安装位时,所述第一弹片夹和所述第一电极结构形成第一电连接,所述第二弹片夹和所述第二电极结构形成第二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弹片夹和所述第二弹片夹之间通过桥接导流结构形成电连接;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滑动块的弹簧,当所述滑动块被弹簧推动离开所述安装位时,所述第一弹片夹和所述第二弹片夹随所述滑动块运动,从而断开所述第一电连接和所述第二电连接。
上述浪涌保护器中,所述第一弹片夹和所述第二弹片夹形成于一体式的桥接导流条上,所述桥接导流条安装在所述滑动块上。
上述浪涌保护器中,所述桥接导流条包括桥接基部,所述第一弹片夹和所述第二弹片夹形成于所述桥接基部两端,所述桥接导流结构是所述桥接导流条的桥接基部。
上述浪涌保护器中,所述第一弹片夹和所述第二弹片夹为彼此独立的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滑动块上。
上述浪涌保护器中,所述多个电极结构还包括桥接电极结构,所述桥接电极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极结构和第二电极结构之间的位置,所述桥接导流结构是所述桥接电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未经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28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