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08270.9 | 申请日: | 2020-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0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饶夏锦;黎大健;韩方源;朱立平;夏小飞;苏毅;芦宇峰;崔志美;孙大伟;梁曲诩;李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徐爱萍 |
| 地址: | 53001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气体 绝缘 性能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罐体;罐体设置有电击间距调节装置和通气口;通气口设置在罐体的侧面;的电击间距调节装置包高压电极导杆、低压电极导杆、螺旋杆、旋转手柄、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低压电极导杆设置在螺旋杆内,螺旋杆的末端设置有旋转手柄,螺旋杆的首端穿过罐体的底部伸入罐体的内部;高压电极导杆的末端伸入罐体的内部且朝向低压电极导杆;低压电极与低压电极导杆的首端连接,高压电极与高压电极导杆的末端连接。通过单一通气口实现进排气和采样的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罐体设计中的瑕疵带来误差;通过旋转手柄对低压导电杆伸进罐体内的长度进行调节,实现控制电极之间的距离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人工合成SF6以来,SF6因其良好的绝缘性能和优异的灭弧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绝缘电气设备中。随着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SF6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SF6是一种温室效应极大的气体,在《京都议定书》中已经被列入限制排放的气体之一。因此,寻求新型环保气体并对其展开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和趋势,也是电力行业工作者的责任。
针对新型环保气体的研究涉及到理论计算、绝缘性能、分解特性以及材料相容性等内容。而绝缘性能是衡量新型环保气体能否替代SF6气体的重要标准,其核心内容是测试其击穿电压、局部放电电压等宏观方面的实验数据,对环保气体绝缘介质的击穿特性研究对于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气体绝缘性能实验装置去检验环保气体的绝缘性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现有的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进行工频耐压试验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由于工艺原因可能造成的金属突出物、自由金属微粒等绝缘缺陷引起的局部放电问题,导致环保气体绝缘介质提前发生击穿,使得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不具代表性;
2)不能精确调节电极之间的距离,现有的装置通过固定厚度的金属板实现电极距离调节,距离调节不易实现且不够精确,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气体绝缘性性能装置的不足,改进和优化了现有的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本专利设置了一种改进的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通过设置通气口,通过单一通气口实现进气口、排气口以及采样口的功能,能够减少在设备加工、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产生工艺缺陷,譬如金属颗粒和毛刺等,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罐体设计中的瑕疵带来误差;通过旋转手柄对低压导电杆伸进罐体内的长度进行调节,实现控制电极之间的距离的作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效果:所述改进的气体绝缘性能试验装置包括罐体;
所述罐体设置有电击间距调节装置和通气口;
所述通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面;所述的电击间距调节装置包高压电极导杆、低压电极导杆、螺旋杆、旋转手柄、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所述低压电极导杆设置在所述螺旋杆内,所述螺旋杆的末端设置有所述旋转手柄,所述螺旋杆的首端穿过所述罐体的底部伸入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高压电极导杆的首端设置在所述罐体的端面,所述高压电极导杆的末端伸入所述罐体的内部且朝向所述低压电极导杆;所述低压电极与所述低压电极导杆的首端连接,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高压电极导杆的末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体还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罐体还包括装配口;所述装配口包括装配前盖和装配体;所述装配前盖基于螺栓与所述装配体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装配体的末端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气口伸出罐体的一端设置有压力表接头;
所述通气口还包括气压表,所述气压表与所述压力表接头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击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直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2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