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08238.0 | 申请日: | 2020-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曹艺耀;任鸿;张东霞;张美辨;楼晓明;徐秋凉;周振;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谱 测定 空气 乙酸 浓度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方法以硅胶管收集空气中的氯乙酸为样本,干燥,加入解吸剂,室温下解吸并进行硅烷化反应得到硅烷化产物,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硅烷化产物,以外标法定量计算氯乙酸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氯乙酸纯品置于硅胶管中,并分别加入标准储备液,平衡24h后干燥,加入解吸剂,室温下解吸并进行硅烷化反应,获得标准系列溶液;
(2)标准系列溶液的检测及工作曲线的绘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步骤(1)中获得的标准系列溶液,绘制工作曲线,并计算得到线性回归方程;
(3)样品采集和处理:以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氯乙酸,干燥后加解吸剂,室温下解吸并进行硅烷化反应;
(4)样品的测定方式:用气相色谱测定步骤(3)中氯乙酸硅烷化反应的产物,测定结果代入工作曲线线性回归方程的公式中,得到样品溶液中氯乙酸浓度;
(5)计算:将步骤(4)测得的样品溶液中氯乙酸浓度代入公式计算空气中氯乙酸的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解吸剂包括乙腈和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
所述解吸剂中乙腈和N,O-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胺的体积比为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标准储备液的制备为:
加少量乙腈于10mL容量瓶中,准确称取108.40mg氯乙酸加入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至刻度,得浓度为10.840mg/mL标准储备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标准系列溶液质量浓度范围为0-162.6μ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气相色谱测定时的测定条件包括:
DB-5色谱柱(30m×0.32mm×0.25μm);
柱温:初温50℃,以5℃/min速率升至120℃;
汽化室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50℃,分流比为10:1,载气为N2,载气流量为2mL/min;
进样量为1μ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工作曲线线性回归方程是通过以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氯乙酸硅烷化产物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后计算得到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以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氯乙酸,干燥后加解吸剂,进行解吸反应的时长包括28-90分钟,优选为30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样品采集时,采用1L/min的流速采集不大于15min空气样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以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氯乙酸,干燥采过样的硅胶管时,干燥温度为60-120摄氏度,优选为70-100摄氏度,进一步优选为90摄氏度;
所述干燥时长为10-45分钟,优选为15-3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2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空气中氯乙酸的浓度计算公式为
C=(C1+C2)V/V0
式中:C—空气中氯乙酸的浓度,毫克每立方米(mg/m3);C1,C2—测得的采样管前后段样品溶液中氯乙酸的浓度,微克每毫升(μg/mL);V—解吸液体积,毫升(mL);V0—标准采样体积,升(L)。
10.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测定方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酸浓度的测定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23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