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度可控的CO气体吸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05182.3 | 申请日: | 2020-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9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宇韬;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刘小哲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度 可控 co 气体 吸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度可控的CO气体吸收系统,包括,水槽、支架、吸附剂载体、储液罐、控制阀、湿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以及总控台,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水槽内,与所述水槽侧壁连接;所述吸附剂载体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水槽内,包括吸收部和工作部,其中,所述工作部面对出风口;所述储液罐与所述水槽连接;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水槽之间;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工作部;所述水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水槽上;所述总控台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控制阀电连接。本发明通过总控台能够自动监测吸附剂载体的湿度,并进行自动补液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CO气体吸收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湿度可控的CO气体吸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材、煤矿等生产环境中,局部区域会产生CO气体,严重威胁到生产者的生命健康,必须对CO气体进行稀释处理。稀释CO气体所需要的吸附剂有干式和湿式两种。其中,采用湿式吸附剂必须时刻观察处理器中的湿度情况,及时补水,以免湿式吸附剂的湿度过低,影响吸附效率,进而影响生产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做到随时观察,且不能预知吸附系统的湿度情况,不能及时补水,导致吸附效率降低,影响CO气体的吸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开发一种具有自动检测、自动报警、定量补水的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十分重要。当湿式吸附剂受风量等影响湿度下降时,自动报警,并及时补水,避免人员伤亡,保证生产过程安全持续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湿度可控的CO气体吸收系统,包括,水槽1、支架2、吸附剂载体3、储液罐4、控制阀5、湿度传感器6、水位传感器7以及总控台8,所述水槽1用于装载吸附剂溶液;所述支架2安装在所述水槽1内,与所述水槽1侧壁连接,用于承载所述吸附剂载体3;所述吸附剂载体3通过支架2安装在所述水槽1内,包括浸泡在吸附剂溶液内的吸收部31和高出吸附剂溶液液面的工作部32,其中,所述工作部32面对出风口;所述储液罐4与所述水槽1连接,用于向所述水槽1补充吸附剂溶液;所述控制阀5安装在所述储液罐4与所述水槽1之间,用于控制从所述储液罐4向所述水槽1补液过程;所述湿度传感器6安装在所述工作部32,用于监测所述工作部32的湿度;所述水位传感器7安装在所述水槽1上,用于监测所述水槽1内吸附剂溶液液面高度;所述总控台8分别与所述湿度传感器6、水位传感器7、控制阀5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剂载体3采用多个海绵单体组成阵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架2两端设置有转动驱动装置9,周期性的旋转所述海绵单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储液罐4的出口位于所述吸附剂载体3的正上方,并在所述吸附剂载体3正上方设置有布液器4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工作部32的高度小于等于吸附剂载体3整体高度的5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剂溶液采用氧化铜与氨水反应形成的铜氨液,质量浓度为20%~4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剂载体3采用高渗透海绵,当所述工作部32的高度等于吸附剂载体3整体高度的50%时,吸附剂溶液渗透于吸附剂载体3的高度大于吸附剂载体3整体高度的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工作部32湿度低于60%时,所述总控台8打开所述控制阀5,启动所述储液罐4向所述水槽1补液,当所述水槽1液面高度达到水槽1高度的90%时,所述总控台8关闭所述控制阀5,停止所述储液罐4向所述水槽1补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5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