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停车库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80888.5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营;王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慧工场创新科技(东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14 | 分类号: | B60L53/14;B60L53/30;E04H6/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8 | 代理人: | 微嘉 |
| 地址: | 2242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动汽车 智能 充电 车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停车库,包括底座、挪车机构、盖板、移动机构、挡板和充电机构,底座上端面上均匀设置有挪车机构,挪车机构上端安装有盖板,底座上端面位于挪车机构后侧均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端安装有挡板,且移动机构与挪车机构一一对应,移动机构上端均安装有充电机构;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给充电接口位于车身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过程中存在的:因停放的距离较远,所以需要将充电枪拖动较远距离才能插入车上的充电口,而充电枪后的充电线较重,拖动时较为费力;手持充电枪将其插在车上充电接口处,这一过程因自动化效率低下而降低了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效率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停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停车库。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无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且其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运行,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动汽车更加适宜。但现有市场上却少有给电动车汽车充电的车库,且由于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位置也不同;
现有给充电接口位于车身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通常是将电动汽车停放在充电桩前,然后手动将充电桩上的充电枪拔掉,再将充电枪插入车上的充电接口处,然而在此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有时停放车辆时因停放的距离较远,所以需要将充电枪拖动较远距离才能插入车上的充电口,而充电枪后的充电线较重,拖动时较为费力;
2.现有给电动汽车充电时通常需要手持充电枪将其插在车上充电接口处,这一过程因自动化效率低下而降低了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停车库,包括底座、挪车机构、盖板、移动机构、挡板和充电机构,底座上端面上均匀设置有挪车机构,挪车机构上端安装有盖板,底座上端面位于挪车机构后侧均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端安装有挡板,且移动机构与挪车机构一一对应,移动机构上端均安装有充电机构;具体工作时,本发明能够带动电动汽车进行挪动,并对进行挪动后的电动汽车进行自动充电;首先将电动汽车停放在挪车机构上端,使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接口侧朝向充电机构,再手动将充电接口处的盖板打开,当电动汽车停放的位置需要挪动时,通过挪车机构能够对电动汽车的位置进行调整,当电动汽车被调整到适当位置时,通过移动机构能够带动充电机构进行移动,从而使充电机构能够准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接口,再通过充电机构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本发明通过挪车机构对车的位置进行调整,能够避免电动汽车因距离充电桩较远而需要将充电枪拖动较远的距离才能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情况,且通过充电机构能够在不需要手动插拔充电枪的情况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从而提高了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效率。
所述的挪车机构包括支撑左侧板、支撑板、支撑右侧板、转动杆、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驱动电机、方形块、转动辊、传动带、匚形架、支撑块、调节丝杠、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和转动电机,底座上端面上从左往右依次均匀设置有支撑左侧板、支撑板和支撑右侧板,支撑左侧板、支撑板和支撑右侧板上端安装有盖板,且位于支撑板左右两侧的支撑左侧板和支撑右侧板之间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对称安装有转动杆,位于底座前端的转动杆右侧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前侧通过啮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且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均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在支撑右侧板的左侧面上,第一主动齿轮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底座上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慧工场创新科技(东台)有限公司,未经智慧工场创新科技(东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08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余热回收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排种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