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导电弹性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连接器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79294.2 | 申请日: | 2020-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1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杨振;马吉苗;雷伏庆;蒋志晶;陈军;郑芸;王平;刘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9/06 | 分类号: | C22C9/06;C22C1/02;C22F1/08;C22F1/02;H01B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任霜 |
| 地址: | 31533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导电 弹性 铜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连接器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环保型导电弹性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铜合金包括以下含量的化学成分:Ni2.0~4.3%,Si0.5~0.85%,Mn0.05~0.4%,Mg0.01~0.2%,稀土元素0.01~1.0%,其余为Cu。本发明提供的铜合金在具有超高强度的同时能保持高导电性,具有耐高温、抗应力松弛、耐复杂环境腐蚀、高弹性的特点,成形性能优异、可靠性高,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连接器的使用需求,是一种新一代连接器用合金材料。本发明通过熔炼、铸造、热轧、初轧、中间退火、中轧、快速固溶处理、精轧和时效处理制备铜合金,能有效控制铜合金的微观组织,保证铜合金的各方面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导电弹性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连接器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作为电流或信号连接的关键元件,是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应用于军工、通讯、汽车、电子等领域,其中高性能铜合金材料是连接器实现其功能的关键原材料。随着5G通讯、移动终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的快速发展,连接器技术主要向着微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高性能化及使用人性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连接器的尺寸不仅更加小型化,而且要求性能向着高频化、高功率大电流、低阻抗低温升、耐极限环境、使用可靠性及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对铜合金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高的屈服强度(>900 MPa)、高的弹性性能(>125 GPa)、优良的导电性能(>30 %IACS)、长时耐高温抗应力松弛性能(150℃保温1000小时应力松弛率小于20%),而且还要求优良的弯曲成形性能(横向纵向在R/T=3时,折弯90度不出现任何缺陷)。
目前常规连接器用超高强弹性铜合金材料主要有铍青铜和锡磷青铜两大类。其中铍青铜是目前国内外高可靠性连接器使用的主要铜合金弹性材料,但由于铍青铜合金含剧毒物质铍且在高于150℃环境下应力松弛率急剧增大,极易导致弹性元器件在工作状态下的接触压力发生改变,致使连接器工作失效。另外,由于锡磷青铜合金属于加工硬化型合金,合金在弯曲成形、高温抗应力松弛和导电性能方面均较差,无法满足高端连接器的使用需求。
铜钛、铜镍锡合金具有与铍青铜相媲美的高强度、弹性等性能及更优越的加工成形性能、耐腐蚀性能和耐高温应力松弛性能,以上两种合金相继被美国、日本等国家研究开发并产业化,典型牌号分别为C19900、NKT322和C72700、C72900等,前者具有更加优异的弯曲成形性能,满足更加小型化结构连接器使用需求,后者具有更加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满足耐腐蚀环境连接器的使用需求,分别应用于航空航天、通讯、移动终端等重要领域,但由于导电率不足,无法满足功能端子连接器材料的使用需求,而新一代的高强导电材料为Cu-Ni-Co-Si系合金,其产业化生产的屈服强度为800~850MPa,强度还有待提高,同时Cu-Ni-Co-Si系合金的折弯性能也较差。
因此,开发新一代具有超高强、抗应力松弛、成形性能优异、高可靠性的环保型导电弹性铜合金,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连接器的使用需求,是解决我国重点行业和重大工程需求的重要举措。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导电弹性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连接器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环保型导电弹性铜合金具有超高强、抗应力松弛、弹性好、导电性高的特点,成形性能优异、可靠性高,且不含有毒元素,环保性好,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连接器的使用需求,是一种新一代连接器用铜合金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导电弹性铜合金,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化学成分:Ni:2.0~4.3%,Si:0.5~0.85%,Mn:0.05~0.4%,Mg:0.01~0.2%,稀土元素0.01~1.0%,余量为Cu;所述铜合金中镍元素和硅元素的质量比为(4.8~5.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92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