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阀的自密封方法及自密封油阀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74023.8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6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庆;魏川朋;刘军;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F16K27/02;F16H57/029 |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李丽平 |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方法 | ||
一种油阀的自密封方法及自密封油阀,将油阀设计成可分离的密封盖和安装体的结构,安装体可拆卸密封安装在油箱箱体,安装体上设有油孔,且在密封盖与安装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盖与安装体之间还设有弹性拉紧装置。密封结构包括在密封盖柱体外侧周的开环、及在开环内设置的密封圈,弹性拉紧装置包括穿过法兰孔的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的弹簧,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盖、另一端穿过法兰孔伸入油箱内,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位于油箱内的一端处。本发明通过使用密封盖与安装体配合的结构,在注油时只需拔出密封盖即可,注油完成后松开密封盖,密封盖可自动复位,因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阀的自密封方法及自密封油阀,尤其是一种齿轮箱使用的油阀的自动复位密封方法及自密封油阀。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机车车辆齿轮箱等容器所使用的注油口密封装置,大多是使用螺纹密封方式,即采用螺座和螺塞密封的形式,在加注前需要使用专用工具将螺塞旋出,加注完成后在螺塞上涂抹密封胶重新旋入螺座完成密封操作。此密封装置操作较复杂,效率较低,可靠性差,使用寿命较短,需要改进。
如申请号CN201820562544.0,名称为“一种放油阀密封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放油阀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带有出油孔的放油阀座,在出油孔上设置有油塞,在出油孔内设置放油阀芯,放油阀芯和放油阀座之间设置用于密封的阀芯矩形圈;所述的放油阀芯包括阀芯、顶芯、密封圈、弹簧、挡圈,顶芯设置在阀芯内,在顶芯和阀芯之间设置密封圈,在顶芯和阀芯之间设置弹簧。该装置在放油阀芯和放油阀座之间设置阀芯矩形圈,杜绝由螺纹丝出现的渗油现象,同时更改传统放油阀芯球型密封结构,新型放油阀芯是利用顶芯、密封圈和弹簧相互配合进行密封,利用密封圈的压缩变形特性,来杜绝放油阀顶芯处渗油,从而解决了放油阀芯的渗油现象,提高了放油阀的可靠性。
另如申请号CN201420071339.6,名称为“一种发电机油箱油盖的密封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发电机油箱油盖的密封结构,属于机械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油液容易从油箱盖和箱体之间溢出,导致油液的浪费的问题。本发电机油箱油盖的密封结构在油盖内固设有内衬套环,在箱体的进油口处固设有管接头,内衬套环通过螺纹固连在上述的管接头上,在内衬套环内的中部位置固设有卡柱,在卡柱上套设有密封垫,与管接头上口边缘相抵靠的密封垫上沿密封垫的圆周方向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嵌设有吸油海绵,油盖固连在管接头上时上述的管接头上口边缘抵靠在所述的吸油海绵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弧形槽内嵌设有吸油海绵对油盖和箱体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能防止油液从箱盖和箱体之间溢出。
上述油阀虽然都对目前常规油阀都有一定的改进作用,但是仍然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且无法达到自密封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当前油阀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且不能自密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油阀的自密封方法及自密封油阀,装配、维护方便,使用时能够自动复位密封。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阀的自密封方法,将油阀设计成可分离的密封盖和安装体的结构,安装体可拆卸密封安装在油箱箱体,安装体上设有油孔,且在密封盖与安装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盖与安装体之间还设有弹性拉紧装置。
进一步地,弹性拉紧装置包括连接密封盖和安装体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远离密封盖侧的弹簧。
一种自密封油阀,包括可拆卸密封安装在油箱箱体的安装体、与安装体可分离密封配合的密封盖、在安装体和密封盖之间设置的密封结构和弹性拉紧装置,且安装体设有油孔。
进一步地,安装体整体为带内孔、一端有开口的中空柱体状,油孔设置在安装体远离开口端的端面或侧面上。
进一步地,密封盖整体为柱体状,其柱体外径与安装体内径配合,密封结构包括在密封盖柱体外侧周的开环、及在开环内设置的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4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