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与厨余垃圾协同预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70692.8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9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余春江;林立宁;刘永华;徐方利;兰青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胡川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协同 预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与厨余垃圾协同预处理方法,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进行预处理过程前将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来料进行均匀混合,再通过破袋分选、破碎破壁、除砂以及机械挤压的四级不同程度的预处理方式,分层次的对餐厨垃圾与厨余垃圾进行杂质分离和有机质破碎,最终得到高品质液态有机质送入后续的处理工序中。本发明将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协同预处理,集成了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预处理需实现的各自功能,集成了协同预处理实现协同功能优势互补的优点;解决了两类垃圾因采用不同处理工艺,在来料比例不确定的中小处理规模下造成的设备难以选型,处理工艺复杂,操作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餐厨垃圾与厨余垃圾协同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一般采用四分类,即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其中,厨余垃圾(质量比)占比约占生活垃圾的50%。
餐厨垃圾指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以及后厨的果蔬、肉食、油脂、剩菜剩饭、面点等的加工过程废弃物,一般来说杂质含量相对较低,杂质种类相对较少,含油率相对较高,浆液和沥水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含水量在80%-90%之间。
厨余垃圾是包括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等易腐有机废弃物以及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果蔬处理过程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一般来说杂质含量相对高,杂质的种类较多,含油量以及有机质的含量低,含水量一般在60%-70%之间。
无论是餐厨垃圾还是厨余垃圾,核心处理工艺即将产生的高有机质浆液和沥水进行厌氧生物发酵对有机质进行生物降解处理,但进入厌氧生物发酵单元之前需要对垃圾进行预处理,由于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各自性质不同,预处理工艺也有区别,目前在对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处理大多为协同处理,但现在预处理方式一般是餐厨垃圾一套预处理工艺、厨余垃圾一套预处理工艺,各自产生的机质浆液再合并进入同一厌氧生物发酵单元。因此,这类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协同处理厂预处理设备复杂、预处理工艺链条复杂、设备投资高、设备占地面积大。
对于中小规模(处理规模≦150吨/日)的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协同处理厂,在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各自的来料比例不确定、来料比例波动大的情况下,对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用两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进行分别预处理会具有预处理设备选型难度大、运行操作控制难度大的弊端。
因而需要一种能够适用于中小处理规模的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协同预处理方法对两种分类的垃圾同时进行接收处理,避免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造成的工艺流程复杂,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与厨余垃圾协同预处理方法,将两种分类的垃圾进行充分且均匀的混合获得混合物料,对混合垃圾物料进行多级的层次处理,将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中不可降解的固体物质、液态有机质、细砂粒、油脂和非油脂物料等物质分离出来,可生物降解有机质制成进入后续厌氧发酵单元的有机浆料。克服了传统技术对两类垃圾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和处理设备,造成的处理工艺链条复杂、设备投资成本较高、运行操作控制难度大、对来料比例波动大不适应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厨垃圾与厨余垃圾协同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接收的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输送到一起进行混合,并使存储的两种垃圾物料混合均匀;
S2:对混合均匀后的物料进行破袋分离,将杂质和不可生物降解的固体物质从混合物料中分离出去;
S3:对经过分离后的混合物料进行破碎破壁,将混合物料中大颗粒物的固态物料破碎,使有机固态渣的粒径小于7mm,并与液相有机质充分混合转化成易降解的液态有机质混合浆料;
S4:有机质混合浆料中细砂通过竖流除砂器进行分离,以避免细砂粒磨对后续设备造成磨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06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丝网印刷移动推车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游戏账号交易方法、系统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