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69299.7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6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苹;赵海军;刘开昌;林海涛;李宗新;宋效宗;沈玉文;王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A61L2/10;A01C23/0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帮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9 | 代理人: | 李盟 |
| 地址: | 25013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肥 循环 利用 回收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
渗透单元,它设置在土壤下方实现对水肥的过滤;
导水槽,它设置在渗透单元的下方,用于接收穿过渗透单元的水肥;
收集罐,它设置在导水槽的下端,导水槽内的水肥在自重下流入收集罐内;
储存罐,在储存罐与收集罐之间设有水泵;
滴灌单元,它与储存罐连接,滴灌单元设置在土壤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渗透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沙土层、砂石层、保水层和隔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系统,其特征是,保水层为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导水槽为“]”形结构,在导水槽的第一端设有突沿,在导水槽的第二端设有凹槽,若干导水槽沿同一直线前后依次设置,且相邻的两个导水槽之间,第一个导水槽上的突沿伸入第二个导水槽的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在收集罐的内壁设有过滤盒,过滤盒位于导水槽的延长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在收集罐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收集罐内腔分成上下两个腔体,在上方腔体内设有梯子和挡板,挡板与收集罐内壁围成方形空间,在隔板上设有与方形空间连通的检修口,在收集罐内壁与挡板之间设有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滴灌单元包括滴灌带和稳压管,稳压管包括内外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在内管的两端与外管之间设有支撑环,内管侧壁为网状,在外管侧壁设有滴灌孔,稳压管设置在滴灌带内侧或与滴灌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在滴灌带的两端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与稳压管螺纹连接。
9.一种水肥循环利用回收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在土壤下方设置渗透单元实现对未被农作物吸收的水肥的过滤;
(2)通过设置在渗透单元下方的导水槽实现对回收的水肥的导流,并使水肥在自重下由导水槽流入收集罐内;
(3)打开收集罐内的紫外灯,对回收的水肥进行消毒;
(4)将回收的水肥转移至储存罐内,以备再次施肥时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929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