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固废处理设备基础标高调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67192.9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2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林;张铭;曹文根;周晓莉;朱利君;王伟;马天雨;张波;朱晓璇;沈建华;赵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F16M11/24;F16M11/26 |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郭泽培 |
| 地址: | 2011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处理 设备 基础 标高 调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固废处理设备基础标高调控装置,属于建筑固废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调控单元,每一调控单元包括安装平台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安装平台的四个可调支脚,所述可调支脚上固设有水平轨道,在所述安装平台的下方设置有平衡小车,所述平衡小车与水平轨道滑动连接,相邻两调控单元的水平轨道之间互相连通,所述平衡小车上固设有十字轨道。本发明装置可以解决建筑固废处理装置后期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调整方便,节约了维护成本,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固废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固废处理设备基础标高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固体废弃物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固体废弃物中可分为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金属(特制铁质金属)、废木材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多。建筑固废处理设备规模较大,对设备安装精度要求高,如何在施工现场快速高精度安装固废处理设备,并使其适应后期沉降不均匀带来的不利影响,这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固废处理设备基础标高调控装置,可以解决建筑固废处理装置施工现场快速高精度安装、以及后期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调整方便,节约了维护成本,消除了安全隐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建筑固废处理设备基础标高调控装置,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调控单元,每一调控单元包括安装平台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安装平台的四个可调支脚,所述可调支脚上固设有水平轨道,在所述安装平台的下方设置有平衡小车,所述平衡小车与水平轨道滑动连接,相邻两调控单元的水平轨道之间互相连通,所述平衡小车上固设有十字轨道,所述十字轨道包括横纵连通的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所述十字轨道内滚动配合有滚珠,所述平衡小车与水平轨道之间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固设在平衡小车底部的支杆,所述水平轨道的内侧固设有挡板,所述支杆随着平衡小车移动时,通过所述挡板定位,所述挡板所在平面与水平轨道的侧面垂直,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水平轨道枢接,所述挡板的另一侧与水平轨道之间还设有拉簧。
进一步,所述水平轨道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槽型轨道,所述槽型轨道沿安装平台的纵向设置,所述槽型轨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上开设有与相邻调控单元的第二横梁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槽型轨道的两端,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截面呈L型,所述槽型轨道的端面和底面均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内侧面固定焊接,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槽型轨道的缺口。
进一步,所述平衡小车包括水平板、连接支架、转轴和滚轮,所述连接支架固设在水平板的下方,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为两根且沿装置的纵向布置,所述滚轮设置在转轴的两端且与所述转轴传动配合,所述滚轮滑动设置在水平轨道内。
进一步,所述平衡小车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电机,其中一所述转轴上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水平板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
进一步,所述十字轨道的边缘处向外延伸有翼板,所述翼板上开设有若干与平衡小车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可调支脚包括竖直杆、转动支撑杆和预埋钢套筒,所述竖直杆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杆的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支撑杆的中部一体成型有限位板,所述转动支撑杆的上端活动插接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限位板用于所述竖直杆进行支撑,所述转动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预埋钢套筒螺纹连接,所述预埋钢套筒预埋在地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71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