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中药中筛选药物活性化合物的方法及作用剂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56461.1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3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戴逸飞;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6869;C12Q1/02;G16B15/30;G16B25/10;G16B20/00;G16C20/50;G16C10/00;A61K31/352;A61K31/353;A61K31/7048;A61K31/7034;A61K31/43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鼎理利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18 | 代理人: | 潘满根 |
| 地址: | 610032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筛选 药物 活性 化合物 方法 作用 | ||
1.一种从中药中筛选药物活性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与疾病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将不同中药提取物作用于与疾病相关的细胞系,并且基于特征基因表达谱定量分析细胞中转录谱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不同中药提取物对所述关键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挑选出对于疾病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有作用的中药;
步骤2:从不同中药数据库中收集中药的成分化合物,并从中筛选出潜在的活性化合物,优选地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或药物相似度从中筛选出潜在的活性化合物;
步骤3:筛选出所述关键信号通路中可以作为药物作用的药物靶标;
步骤4:利用步骤3中的所述药物靶标进一步筛选步骤2中的潜在活性化合物,得到药物活性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选定合适的细胞作为中药活性化合物筛选的细胞,并进行培养;
步骤1.2:从不同中药中制备不同中药的提取物;
步骤1.3:收集所述关键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谱,并选择靶基因作为探针;
步骤1.4:通过mRNA富集、探针连接产物的洗脱和线性扩增,以及二代测序,得到每种中药干预下对应靶基因的mRNA水平;
步骤1.5.通过对每种中药干预下对应靶基因的mRNA水平的数据分析,确定每种中药提取物对于所述关键信号通路的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的影响,从而确定对于所述关键信号通路有作用的中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5中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评估每种中药提取物对于所述关键信号通路的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的影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中药数据库是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药综合数据库和/或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通过STRING数据库将参与所述关键信号通道通路的所有基因分别构建PPI网络,然后对所述网络进行拓扑分析,以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三种算法为参数来对药物靶标进行筛选,得到可以作为药物作用的药物靶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将所述潜在活性化合物与作为药物作用的药物靶标进行分子对接,根据Glide gscore值进行排序,得到药物活性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还包括将所述潜在活性化合物与作为药物作用的药物靶标分子的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确定两者结合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是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疾病,优选地为与COVID-19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信号通路选为IL-6和/或TNF-α信号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IL-6信号通道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是木芙蓉叶、野菊花、鹅不食草、雄黄、银柴胡、桂枝、金沸草、皂角刺、旋覆花、大蓟碳、三颗针、杜仲、莲房、硫磺、荆芥炭或谷精草;和/或对TNF-α信号通道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是委陵菜、禹州漏芦、西洋参、茵陈、白及、制首乌、白扁豆、金果榄、使君子、骨碎补、山香圆叶、防己、皂角刺、关黄柏、西红花、九里香、延胡索、水牛角、鹿角、白术、马鞭草、藁本、党参、亚麻子、泽泻、大腹皮、红粉、车前子、香附、荷叶、制天南星、明党参、硫磺、夏天无、荆芥穗炭、天花粉或川射干。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L-6信号通路的药物靶标为STAT3,所述TNF-α信号通路的药物靶标为TNF-α。
12.一种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的作用剂,其包括以下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一种或多种:六羟黄酮,花青素-3-芸香糖甙-5-葡萄糖苷,(+)-表儿茶素,京尼平苷酸,草木樨苷,银柴胡胺B,木犀草素,假荆芥属苷,花旗松素,东莨菪甙;4-(3-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6,7-二甲氧基香豆素,灰绿曲霉酰胺,4,7-二羟基-1-对-羟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3-(对-羟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黄柏双糖甙元,双氢轮叶十齿草碱,黑龙江罂粟素,壬酸,好望角芦荟内脂,5-(3-羟基-4-异乙酰氧基丁炔-1)-联噻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64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