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技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48722.5 | 申请日: | 202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7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贺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信 |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F04B47/12;F04B53/14;F04B53/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柱塞 协同 气举排液 技术 | ||
1.一种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方法,应用于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系统中,所述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系统包括油管(1)和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油管(1)内的若干柱塞(2),所述油管(1)顶部设置有井口捅杆(10),所述油管(1)底部设置有卡定器(11),所述柱塞(2)包括阀体(20),与阀体(20)下部相连接的空腔(21),设置在空腔(21)内的凡尔(22)和固定连接在凡尔(22)下部且穿过空腔(21)底部的阀杆(23),所述阀体(20)内开设有贯穿阀体(20)上端面的通孔(201),所述通孔(201)下部连通有阀座孔(202),阀座孔(202)贯穿阀体(20)下端面,所述空腔(21)表面设置有若干筛孔(2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油管下部安装卡定器,开井生产,油管底部不断产生积液和气体,投入第一个凡尔处于开启状态的柱塞,柱塞下落穿过积液,积液流至柱塞上部,柱塞与卡定器发生碰撞,柱塞凡尔关闭,气体推动该柱塞及其上部积液上行;
S2待第一个柱塞上升到一定高度,投入第二个凡尔处于开启状态的柱塞,第二个柱塞穿过第一个柱塞上部积液与第一个柱塞发生碰撞,第一个柱塞凡尔打开,第二个柱塞凡尔关闭,第一个柱塞上部积液流至第二个柱塞上部,气体推动第二个柱塞及其上部积液上行,第一个柱塞因凡尔打开失去密封作用,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卡定器处重新关闭凡尔并在气体的作用下再次推动卡定器处新形成的液柱上升,此时油管内形成两小段液柱依靠两个柱塞的密封作用,被两段气柱推举上行;
S3待第二个柱塞上升到一定高度,投入第三个凡尔处于开启状态的柱塞,第三个柱塞与第二个柱塞相遇交接液体载荷,第三个柱塞凡尔关闭托举液体转向上行,第二个柱塞凡尔打开转向下行,第二个柱塞与正在上行的最下级柱塞再次相遇交接液体载荷,第二个柱塞凡尔关闭托举液体又转向上行,最下级柱塞凡尔打开转向下行,碰撞到卡定器并关闭凡尔,在气体举升下再次推动油管内的液柱上行,此时油管内形成三小段液柱依靠三个柱塞的密封作用,被三段气柱推举上行;
S4每待上一个柱塞上升到一定高度便继续投入下一个柱塞,柱塞间依次完成液体载荷交接,由此在油管内形成多段液柱和气柱同时上行;
S5安装井口捅杆,最上级柱塞上行至井口,最上级柱塞上部积液及气体排出油管,最上级柱塞与井口捅杆发生碰撞,该柱塞凡尔打开,最上级柱塞下落;
S6最上级柱塞下落与其下方的柱塞再次发生碰撞,与其下方的柱塞再次完成液体载荷接力交接,最上级柱塞重新上行至井口将积液及气体排出油管,其下方的柱塞下落,各柱塞间依次碰撞交接液体载荷,以此类推,系统往复循环运行排出油管底部产出的积液和气体,每排出一小段液柱和气柱,油管内的各级气柱压力降低,气柱得到逐级膨胀,并作为动力推动各级液柱上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底部的气体可从地面经套管不断注入到油管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柱塞协同气举排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液系统运行步骤中,可先安装好卡定器,一次性投入所有柱塞,安装井口捅杆,再开井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信,未经贺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872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