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轻质少齿差双压力角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及装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34072.9 | 申请日: | 2020-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8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凌四营;高东辉;凌明;刘辉;王立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5/08;F16H55/17;F16H57/02;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31;F16H57/032;F16H57/04;F16H57/08;F16F15/28;B23P21/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陈玲玉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轻质少齿差双 压力 渐开线 行星 齿轮 减速器 装配 方法 | ||
1.轻质少齿差双压力角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轻质少齿差双压力角渐开线行星齿轮减速器包括前端盖(1)、滚针轴承(2)、O型密封圈(3)、输出法兰A(4)、输出法兰B(5)、偏心轴(6)、深沟球轴承A(7)、外卡簧(8)、角接触轴承A(9)、套筒(10)、减摩环(11)、内齿轮B(12)、外齿轮B(13)、角接触轴承B(14)、挡油盖(15)、外齿轮A(16)、内齿轮A(17)、轴承挡圈(18)、配重(19)、深沟球轴承B(20)、后端盖(21)、注油塞(22);
输出法兰A(4)的端面沿圆周有均布的连接螺纹孔,用于与输出法兰B(5)的连接装配;输出法兰B(5)的内孔为深沟球轴承A(7)外圈的径向定位基准,输出法兰A(4)的内孔端面为深沟球轴承A(7)的轴向定位基准面;输出法兰B(5)的端面设有沿圆周均布的沉头孔和通孔,内齿轮B(12)左端面沿圆周均布的螺纹盲孔分为两组,一组用于与输出法兰B(5)的沉头孔连接,一组用于与输出法兰B(5)的通孔轴线对齐,连接外部输出装置,对外输出扭矩;
前端盖(1)左端面设有沿圆周均布的沉头孔,用于连接内齿轮A(17);前端盖(1)左端面内孔有一环槽结构,用于装配O形密封圈(3);滚针轴承(2)过盈装配于前端盖的滚针轴承室中;前端盖外圆柱面有沿径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孔,用于将滚针轴承(2)固定在前端盖(1)内;
偏心轴(6)由三个轴段和两个定位端面组成,第一轴段(6-1)与第三轴段(6-7)同轴,第二轴段(6-4)相对第一、第三轴段有一偏心,偏心轴(6)为内部中空结构;第一轴段为深沟球轴承A(7)内圈的径向定位基准,第一端面(6-2)为深沟球轴承A(7)的轴向定位基准面;第二轴段靠近第一端面加工有一宽度为1mm的环槽A(6-3),用于装配外卡簧(8),固定偏心轴第二轴段上零件的轴向位置,第二端面(6-6)为配重(19)的轴向定位基准面,第二轴段最大偏心位置靠近第二端面处有一定位锥孔(6-5),用于连接紧定螺钉将配重(19)固定在偏心轴上;第三轴段为深沟球轴承B(20)内圈的径向定位基准;
外齿轮A(16)和内齿轮A(17)均为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具有相同的模数与压力角;第一级齿轮传动为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外齿轮A(16)与内齿轮A(17)齿数差为1~3,采用短齿制正变位,外齿轮A(16)的加工精度为3~4级,内齿轮A(17)的加工精度为5~6级;外齿轮A(16)轮齿的齿顶渐开线经二次修型,装配到内齿轮A(17)后工作时不会产生干涉,该减速器实际工作时,外齿轮A(16)与内齿轮A(17)为多齿多点啮合;外齿轮A的环槽B(16-2)过盈装配有挡油盖(15);外齿轮A(16)的内孔左端面为角接触轴承A(9)的轴向定位基准面,外齿轮A(16)的内孔为角接触轴承和套筒(10)的径向定位基准,外齿轮B过盈装配到外齿轮A的定位轴径上,并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外齿轮A上,形成双联外齿轮;后端盖(21)与内齿轮A(17)连接;注油塞(22)安装到前端盖(1)的注油塞安装孔(1-1)中;
所述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配重(19)通过紧定螺钉连接到偏心轴(6)上;
用清洗剂将配重的内孔及配合面,偏心轴的各个轴段、端面和内孔清洗干净,然后在配合面上涂一层润滑油;以偏心轴的第二轴段为径向基准安装配重,连接紧定螺钉到配重的安装螺纹孔和偏心轴的定位锥孔中,将配重在偏心轴上的位置固定;
步骤2,将角接触轴承和套筒安装到外齿轮A(16)的内孔(16-3)中,将外齿轮B(13)安装到外齿轮A(16)上;
用清洗剂将外齿轮A、外齿轮B和套筒的各个表面清洗干净,在外齿轮A的内孔中涂一层润滑脂,以外齿轮A的内孔为径向定位基准,将角接触轴承和套筒依次装配到外齿轮A的内孔中,装配顺序为:角接触轴承A、套筒、角接触轴承B;预先根据外齿轮A的内孔深度和角接触轴承的厚度,通过精密研磨调整套筒的厚度,在装配角接触轴承和套筒后,角接触轴承B的外圈端面露出外齿轮A的内孔端面0.1mm;将挡油盖缓慢均匀压入外齿轮A的环槽B中,装配后挡油盖的一端不超出外齿轮A的轮齿端面;在外齿轮A的定位轴径和外齿轮B的内孔中涂一薄层润滑脂,以外齿轮A的定位轴径为径向定位基准装配外齿轮B;
步骤3,将外齿轮A(16)、外齿轮B(13)通过轴承挡圈(18)和外卡簧(8)固定到偏心轴上、安装深沟球轴承A、B到偏心轴上,安装后端盖与内齿轮A;
步骤3-1,在偏心轴的第二轴段上涂一薄层润滑脂,将轴承挡圈套入偏心轴的第二轴段上;以偏心轴第二轴段的轴径为径向定位基准,以配重的左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将包含有外齿轮、角接触轴承A、B和套筒的装配体沿轴线方向装配到偏心轴的第二轴段上;连接螺钉到轴承挡圈的端面沉头孔、外齿轮A的端面通孔和外齿轮B的端面螺纹孔中,将外齿轮B固定在外齿轮A上,同时将角接触轴承和套筒在外齿轮A内孔中的轴向位置固定;
步骤3-2,装配外卡簧到偏心轴的环槽A中,将偏心轴第二轴段上零件的轴向位置固定;以偏心轴的第一轴段为轴承内圈的径向定位基准,以第一端面为轴承端面的轴向定位基准,装配深沟球轴承A;以偏心轴的第三轴段为轴承内圈的径向定位基准,以配重的定位端面为轴承端面的轴向定位基准,安装深沟球轴承B;
步骤3-3,以深沟球轴承B的外圈为径向定位基准安装后端盖;然后装配内齿轮A到外齿轮A上,调整内齿轮A的安装位置,在保证轮齿不发生干涉的情况下,缓缓沿着轴向方向将内齿轮A装配到外齿轮A上,接着转动后端盖,将后端盖端面沉头孔的轴线与内齿轮A端面螺纹孔的轴线对齐,连接螺钉到后端盖的端面沉头孔和内齿轮A的一组螺纹孔中,按照对角的顺序拧紧螺钉,将后端盖与内齿轮A连接;
步骤4,将内齿轮B安装到外齿轮B上,将输出法兰安装到内齿轮B上;
步骤4-1,安装内齿轮B到外齿轮B上,不断调整内齿轮B的安装方位,保证安装时内齿轮B与外齿轮B不发生干涉,缓缓沿着轴向方向将内齿轮B装配到外齿轮B上,在安装前对内齿轮B的端面进行贴塑刮研处理;以输出法兰B的左端面为输出法兰A的安装面,连接螺钉到输出法兰A和输出法兰B的端面螺纹孔中,将输出法兰A和输出法兰B连接;以深沟球轴承A的外圈为径向定位基准安装输出法兰A与输出法兰B的装配体,转动输出法兰,将输出法兰B的端面沉头孔轴线与内齿轮B的端面螺纹孔轴线对齐;
步骤4-2,连接螺钉到输出法兰B的端面沉头孔和内齿轮B端面的一组螺纹盲孔中,并按照对角顺序拧紧,最大限度的保证内齿轮B输出时与输出法兰B的同轴度;
步骤5,安装滚针轴承和前端盖
将滚针轴承装配到前端盖的滚针轴承室中,使滚针轴承的油孔轴线与前端盖注油塞安装孔的轴线对齐,沿轴向调整滚针轴承,消除滚针轴承左端面与前端盖滚针轴承室端面的间隙,然后连接紧定螺钉到前端盖外圆柱面的螺纹孔中并拧紧,将滚针轴承在前端盖中的位置固定,再装配注油塞到前端盖的注油塞安装孔中;接着将O型密封圈装配到前端盖的密封环槽中,沿密封环槽径向按压O型密封圈,消除O型密封圈与环槽之间的间隙;在输出法兰B和内齿轮B的外圆柱面上涂一薄层润滑脂,沿轴向将前端盖和滚针轴承等零件的装配体装配到内齿轮B和输出法兰B上,连接螺钉到前端盖的端面沉头孔和内齿轮A端面的一组螺纹孔中,按照对角顺序拧紧螺钉,通过注油塞向减速器中填充低密度润滑油脂,至此完成减速器的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40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