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医患管理系统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23892.8 | 申请日: | 2020-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6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闻欣;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翼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6 | 代理人: | 肖淑芳 |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联网 人工智能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医患管理系统和方法,其中,所述生系统包括:医生端,用于医生绑定至平台,并实现对患者提供服务的操作;患者端,用于患者绑定至平台,并实现与具体医生的绑定和就医操作;服务器,用于连接医生端和患者端并传送相关信息。本发明实现了目前医生对于患者院后长期管理的需求,并且极大的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成本,医学逻辑的整合更大程度的避免了医疗行为中出现的大多数医疗失误。通过多元的系统建设和方法功能的实现,极大的简化了患者档案建立及维护的复杂性和工作量,为患者享受专业级医疗服务提供了更简单、便捷的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医患管理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医患关系依托于线下医疗机构存在,往往患者只有在主动前往医院找到医生就诊时才能建立一次医患关系,并且完成一次诊疗关系后医患之间的关系暨被终止,患者每次就诊均需医生从头重新进行问诊,效率低下,并占用医生大量时间,而且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被专业医生管理才能维持更好的控制效果,目前在没有相关技术的支持情况下,医生无法完成长期管理的工作。
现有技术和产品的一些应用,简单的实现了医患的实时沟通,但目前现状依然无法完成医生和患者的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缺乏一套完善的患者院外建档及更新的机制和方法,基本停留在一次性网上咨询的阶段,个别案例虽然做到了长期跟踪随访,但是用的方法大多为定期电话随访等相对落后低效的方法。不能实现医患之前长期稳定的关系。
本专利涉及到的技术及方法旨在改变目前现状,为医生管理患者提供一整套基于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的高效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发明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医患管理系统,包括:
医生端,用于医生绑定至平台,并实现对患者提供服务的操作;
患者端,用于患者绑定至平台,并实现与具体医生的绑定和就医操作;
服务器,用于连接医生端和患者端并传送相关信息;
所述患者端设有服药模块、达标模块、患者信息模块;
其中,
所述服药模块用于生成服药计划、监测并记录患者服药状态以及接收服务器传送的服药提醒信息;
所述达标模块用于展示患者健康状况、核心指标;
所述患者信息模块用于记录和上传患者的医学资料信息,以及获取医学建议并呈现于患者端;
所述医生端包括签约患者管理模块、预约模块;
其中,
所述签约患者管理模块用于长期签约患者的日常管理;
所述预约模块用于记录医生需要处理的就诊预约信息;
所述服务器中装有OCR智能识别模块和医学建议模块;
其中,
所述OCR智能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和结构化处理患者端上传的图像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诊断资料、手术记录、化验单、检查报告、病历等,并生成患者的医学信息;
所述医学建议模块用于根据医学指南、患者的医学信息提供各项医学建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患者信息模块包括诊断信息子模块和化验检查子模块,所述诊断信息子模块和化验检查子模块分别与服务器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翼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翼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3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硒米粉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锻造自动化输送物料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