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11823.5 | 申请日: | 2020-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7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绍勇;杜啸;付建;孙传洋;王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D13/04 | 分类号: | E04D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平衡 式软顶 排水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实现软顶的大面积、小倾角、无支撑的排水。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方法,落在软顶上的水从高梁端流向低梁端,经过镂空的上层汇集在下层的凹槽内,水面升高,在水本身的重量、软顶上端及下端上层的拉力和软顶发生的形变力共同作用下,凹槽内积水重心的位置向高梁端方向发生少量移动,当液面超过低梁时,水从低梁上面排出,实现凹槽的进水量与排水量自动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软顶结构在工程中经常应用,传统的无支撑软顶需要有较大的倾角才能实现顺利排水,否则需要在软顶下面设置硬质支撑才能保障软顶的排水,否则会发生积水压坏软顶的问题。其原因是:软顶在淋雨状态,雨水从软顶的高梁端流向低梁端,导致靠近低梁端的软顶会形成存水的凹槽(如图3所示)。持续淋雨后,随着积水量的增加,在软顶下面没支撑情况下,积水与软顶本身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存水的凹槽将不断增大,同时积水的重心会不断向高梁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由于积水无法排除,当其超出软顶承受极限导致软顶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方法,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实现软顶的大面积、小倾角、无支撑的排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装置,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实现软顶的大面积、小倾角、无支撑的排水,且使用方便。
为实现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落在软顶上的水从高梁端流向低梁端,经过镂空的上层汇集在下层的凹槽内,水面升高,在水本身的重量、软顶上端及下端上层的拉力和软顶发生的形变力共同作用下,凹槽内积水重心的位置向高梁端方向发生少量移动,当液面超过低梁时,水从低梁上面排出,实现凹槽的进水量与排水量自动平衡。
为实现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装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平衡式软顶排水装置,包括软顶和基座,基座顶部两端分别设置高梁和低梁,软顶的上端设置在高梁上,软顶下端包括镂空的上层和设置有凹槽的下层,上层和下层的上端相连,其下端共同设置在低梁的同一水平面上或分别设置在低梁的高低两个水平面上,软顶通过其上端和下端的上层实现张紧。
制作软顶的材料为防水布。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软顶靠近低梁一端分为镂空的上层和设置有凹槽的下层,通过上层拉紧软顶,结构简单。软顶在淋雨时状态下,雨水从软顶的高梁端流向低梁端,由于上层为镂空结构,水可以自由流入下层,汇集在凹槽中,因水本身的重量,以及软顶两端拉力及其发生变形的共同作用下,汇集在凹槽中的水面升高的同时,内积水重心的位置也会从低梁往高梁方向移动,由于镂空的上层对凹槽产生的拉力,使其移动量小且仍处在下层内,并保持在低梁的附近。当液面超过低梁,水从低梁上面排出,此时,流入凹槽中的水与凹槽流出的水量保持一致,实现进水和出水的平恒,软顶的排水保持通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软顶下端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达到排水平衡状态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背景技术中无支撑软顶淋雨初期的示意图;
图4是背景技术中无支撑软顶积水增加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上层和下层设置在低梁高低两个水平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方法和自动平衡式软顶排水装置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1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筒烃类浓度监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子烟油灌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