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变形的智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85023.0 | 申请日: | 2020-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蒙;张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0;B32B27/3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尹凡华 |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智能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电致变形的智能材料,其特征在于,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第一层材料、第二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所述第一层材料和第三层材料包括聚乙烯醇、第二副族元素与第六主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述第二层材料包括聚烯烃的卤化物与纳米银;
所述第二副族元素与第六主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选自氧化锌和/或硫化镉;
所述聚烯烃的卤化物选自聚偏二氟乙烯、聚氯乙烯、聚氟乙烯或聚二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形的智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材料中的聚烯烃的卤化物与纳米银的质量比为(5-4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形的智能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材料的厚度为0.5-30μm;所述第二层材料的厚度为0.5-20mm。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形的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醇和酮的混合溶液,然后加入聚乙烯醇、第二副族元素与第六主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搅拌混合,制得混合物A,然后将混合物A涂覆在载体上,静置,然后干燥,制得样本a;
(2)配制醇和酮的混合溶液,然后加入聚烯烃的卤化物,制得混合物B,将混合物B涂覆在步骤(1)制得的样本a上,静置,然后干燥,制得样本b;
(3)按步骤(1)相同的方法制得混合物A,然后将混合物A涂覆在步骤(2)制得的样本b上,静置,干燥,剥离载体,得所述电致变形的智能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形的智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聚乙烯醇、第二副族元素与第六主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质量比为(4-12):1。
6.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形的智能材料在智能电控材料领域或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50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