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砂系统和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75159.3 | 申请日: | 2020-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1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吴炫辰;辜玉良;刘聪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23/02;B02C25/00;B02C23/20;B02C2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汪海屏;刘潇 |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砂系统和控制方法,其中制砂系统包括物料仓、传送装置、提升装置、破碎装置、选粉装置、振动筛分装置和储存计量装置。传送装置设于物料仓和提升装置之间,用于将原料和/或回收料传送至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用于提升包括原料和/或回收料的制砂物料。破碎装置用于对制砂物料进行破碎。选粉装置用于将待输出料和待回收料相互分离。振动筛分装置对待输出料进行输出,并将待回收料送入储存计量装置成为回收料。储存计量装置对回收料进行储存和计量,并根据原料的送料量输送回收料,以使回收料作为制砂物料的至少一部分,再次进入提升装置。通过储存计量装置对回收料的储存和计量,实现了回收料量的精准计算,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砂系统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制砂系统中的回收料直接返回传送装置,经传送装置送料,再次参与制砂系统的循环。这种循环方式导致制砂系统的成品率降低,影响制砂系统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砂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砂系统,包括物料仓、传送装置、提升装置、破碎装置、选粉装置、振动筛分装置和储存计量装置。传送装置设于物料仓和提升装置之间,用于将原料由物料仓传送至提升装置,和/或用于将回收料由储存计量装置传送至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用于提升包括原料和/或回收料的制砂物料。破碎装置用于对来自提升装置的制砂物料进行破碎。选粉装置用于对来自破碎装置的制砂物料进行筛选,以将制砂物料中的待输出料和待回收料相互分离。振动筛分装置对来自选粉装置的待输出料进行输出,并将来自选粉装置的待回收料送入储存计量装置成为回收料。储存计量装置对回收料进行储存和计量,并根据原料的送料量,向传送装置输送回收料,以使回收料作为制砂物料的至少一部分,再次进入提升装置。
本技术方案中传送装置将来自物料仓中的原料传送入提升装置,和/或将回收料由储存计量装置传送至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用于将来自传送装置的制砂物料提升并送入破碎装置,以实现对于制砂物料的破碎处理。
选粉装置用于对来自破碎装置的制砂物料进行筛选,将破碎后的制砂物料分为待输出料和待回收料。振动筛分装置对来自选粉装置的待输出料进行输出,以达到将待输出料加工为成品料的目的。振动筛分装置将来自选粉装置的待回收料送入储存计量装置中,使其成为回收料。
储存计量装置对回收料进行储存和计量,并根据原料的送料量,向传送装置投放其存储的回收料,使得回收料被传送装置传送至提升装置,从而实现回收料作为制砂物料的至少一部分,再次参与制砂系统的循环,通过控制储存计量装置对回收料的投放量,起到提高制砂系统生产效率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储存计量装置包括存料斗和称重计量部件。存料斗用于储存回收料。称重计量部件用于检测进入存料斗的回收料的重量。
本技术方案中储存计量装置中的存料斗用于存储回收料,称重计量部件用于检测进入存料斗的回收料的重量,实现控制储存计量装置向传送装置投放回收料重量的目的。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砂系统还包括变频控制装置。变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传送装置对来自物料仓的原料的传送频率。
本技术方案中变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传送装置对于原料的传送频率,进而达到控制单位时间内原料的进料量的目的,避免原料进料过多或者过少而影响制砂系统的生产效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砂系统还包括加湿装置。加湿装置对来自振动筛分装置的待输出料进行加湿处理,以将待输出料加工为成品料后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51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