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66080.4 | 申请日: | 202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琪;廉卫平;侯延福;陈新;孙杲辰;党宏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3B3/02;E03F5/10;E03F3/04;A01G9/02;A01G27/00;G01N33/24 |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张英荷 |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砂井坡面 排水 与格 滴灌 系统 结合 生态 护坡 结构 方法 | ||
1.一种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多个混凝土格架,多个混凝土格架呈矩阵式排布在边坡上,混凝土格架通过锚杆固定在边坡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坡顶排水渠(4)、多个砂井(1)和多个坡面排水渠(7),所述坡顶排水渠(4)沿坡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砂井(1)连通于坡顶排水渠(4)下方,多个坡面排水渠(7)沿坡面设置,坡面排水渠(7)上端与坡顶排水渠(4)相连通,坡面排水渠(7)与砂井(1)的位置一一对应,相对应的坡面排水渠(7)和砂井(1)之间通过坡内排水管(5)相连通;所述灌溉系统包括多个水箱(3)、导水管(6)和多个滴灌管(8),多个水箱(3)沿坡顶排水渠(4)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坡顶排水渠(4)相连通,所述导水管(6)设在最上层的混凝土格架(10)内,导水管(6)与水箱(3)之间通过连通管(20)相连通,多个滴灌管(8)均与导水管(6)相连通,滴灌管(8)的出水口分别位于各混凝土格架(10)内,混凝土格架(10)内栽种有坡面绿植(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箱(3)和坡顶排水渠(4)的连接处设有铅丝石笼(2),铅丝石笼(2)内由下至上依次填充有中粗砂(19)和细砂(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格架(10)内设有种植平台(12),所述坡面绿植(13)栽种在种植平台(12)上,所述滴灌管(8)的出水口埋于种植平台(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每3~5列混凝土格架(10)为一个格架单元(25),每个格架单元(25)内单独设置一个导水管(6),每个导水管(6)对应连接一个水箱(3),每个格架单元(25)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湿度传感器(23),所述湿度传感器(23)埋于种植平台(12)内,每个连通管(20)上设有电动控制阀(24),每个格架单元(25)内的湿度传感器(23)与本格架单元(25)的电动控制阀(24)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顶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黏土层(17)、透水层(16)和耕植土(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16)向坡顶排水渠(4)倾斜,透水层(16)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12°;所述坡内排水管(5)向坡面排水渠(7)倾斜,坡内排水管(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坡脚排水渠(11),所述坡脚排水渠(11)位于边坡的坡脚处,坡脚排水渠(11)沿边坡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坡面排水渠(7)的下端与坡脚排水渠(11)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坡面排水渠(7)和坡顶排水渠(4)的连接处设有宽顶堰(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坡顶设有太阳能电池板(22),所述太阳能电池板(22)与各湿度传感器(23)和各电动控制阀(24)相连。
10.一种砂井坡面排水与格架滴灌系统结合的生态护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削坡,将坡面整平,在预定位置开挖并浇筑水箱(3),水箱口设置铅丝石笼(2),并在铅丝石笼(2)内下层填筑中粗砂(19),上层填筑细砂(18),并且预留导水管(6)的连接口,以便衔接;
步骤二、开挖砂井(1);
步骤三、在坡顶浇筑坡顶排水渠(4),并在靠近坡面一侧预留用于连接坡面排水渠(7)的排水口,排水口设置宽顶堰(21);
步骤四、坡顶铺设黏土层(17),黏土层(17)上铺设透水层(16),顶层填筑耕植土(15);
步骤五、坡面上浇筑混凝土格架(10)和坡面排水渠(7),混凝土格架(10)通过锚杆(9)牵拉固定,混凝土格架(10)内开挖种植平台(12),坡面排水渠(7)与砂井(1)位置一一对应,在对应的坡面排水渠(7)和砂井(1)之间连接坡内排水管(5);
步骤六、在边坡的坡脚处浇筑坡脚排水渠(11);
步骤七、相邻的每3~5列混凝土格架(10)作为一个格架单元(25),每个格架单元(25)的最上层混凝土格架(10)内放置一个导水管(6),每个导水管(6)通过连通管(20)连通一个水箱(3),在连通管(20)上安装电动控制阀(24),滴灌管(8)连接导水管(6)并沿着混凝土格架(10)侧壁向下布置,将滴灌管(8)的出水口埋在种植平台(12)内;
步骤八、在种植平台(12)内种植坡面绿植(13);
步骤九、在每个格架单元(25)内选择种植平台(12)埋入湿度传感器(23),在坡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22),将太阳能电池板(22)与各湿度传感器(23)和电动控制阀(24)相连,将一个格架单元(25)内的湿度传感器(23)与电动控制阀(24)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60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编织机无级张力调整的锭子
- 下一篇:一种高智能动态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