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59249.3 | 申请日: | 2020-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5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向前;潘龙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耦合 电动三轮车 车架 量化 设计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刚体车架模型;
建立电动三轮车其他部件模型并搭建完整的电动三轮车模型;
建立路面模型;
建立柔性车架模型;
设置多种驾驶工况并在这些工况下对三轮车模型进行虚拟试验,分析原车架的动态应力特性;
根据应力分析结果给出初步轻量化设计方案,并对其再次进行应力分析,检验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调整车架钢板厚度再做分析,得到刚好满足设计要求而又最大轻量化的车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CATIA软件建立车架的刚体车架模型,将其导入到仿真软件RecurDyn中做必要的前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实际测得的三轮车数据,建立三轮车各个部件的简化模型,并添加相应的力和约束,搭建完整的电动三轮车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模型,包括水平路面、8度坡路和不平度等级为D级的颠簸路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体车架的建立包括划分网格、创建力分配刚性单元和将全柔性体车架转化为模态柔性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工况是包括满载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爬坡、转弯和颠簸行驶;经过CAE分析之后输出各工况下的应力曲线和应力云图,将最大应力与车架材料的许用应力作对比,以得出车架的强度特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轻量化设计方案为:综合使用轻量化材料、打孔和减小钢板厚度的利弊,采用不改变原加工设备和工艺的方法,将车架整体减薄设定的厚度,对车架再进行应力分析,得出初次轻量化方案的不合理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车架钢板厚度再做分析的方法是:将车架强度足够部位的刚板厚度保持不变,将强度不足部位钢板加厚,再做分析,从而得到最终优化的车架结构。
9.一种基于刚柔耦合的电动三轮车车架轻量化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创建模块,被配置为建立刚体车架模型;
第二创建模块,被配置为建立电动三轮车其他部件并搭建完整的电动三轮车模型;
第二创建模块,被配置为建立路面模型;
第三创建模块,被配置为建立柔性车架模型;
虚拟试验模块,其设置多种驾驶工况并进行三轮车在这些工况下的虚拟试验;
分析模块,其分析原车架的动态应力特性,根据应力分析结果给出初步轻量化设计方案,并对给出的设计方案再次进行应力分析,检验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调整模块,其调整车架钢板厚度再做分析,得到刚好满足设计要求而又最大轻量化的车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未经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92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