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积细粒沉积岩四端元体岩性岩相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58927.4 | 申请日: | 2020-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玲;管文静;杜小娟;郑有恒;吴世强;张亮;范传军;王超;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G01N23/2251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粒 沉积岩 四端 元体岩性 岩相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积细粒沉积岩四端元体岩性岩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采集的混积细粒沉积岩岩心进行分析,明确区域发育主要矿物类型及组分;2)明确各矿物类型占比及矿物组分的分布情况;3)根据矿物类型占比及矿物组分的分布情况,选取主要的四类矿物组分为主要矿物组分类型;4)将四类主要矿物类型作为正四面体的四个端元,获得矿物类型的四端元体三维可视化投点模型;5)根据四端元体三维可视化投点模型,实现测井数据、矿物含量数据、录井岩性数据交互对比,与交互样品岩性解释;6)根据岩性解释获得岩性组合特征,对岩相进行识别划分。本发明通过四端元可视化投点分析,避免了传统三角图造成投点存在较大误差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沉积勘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混积细粒沉积岩四端元体岩性岩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混合沉积发育环境及其岩石学特征的复杂性,不同的研究人员对于各端元组分类型以及不同组分含量限定值的选取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一般采用的传统三角法,该方法只能选取三类主要矿物做投点分析,鉴于混积岩矿物组分以及含量的复杂性,很大程度限制了混积岩的研究及实际应用。传统的测井回归模型建立是基于最优化测井解释,是将所有测井信息、误差及某些地区地质经验综合成一个多维信息复合体,运用数学上的最优化数学方法,综合地进行多维处理,寻求复合体的最优解。鉴于陆相页岩油地层非均质性强,各类岩性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测井模型难以准确识别各类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混积细粒沉积岩四端元体岩性岩相识别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积细粒沉积岩四端元体岩性岩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采集的混积细粒沉积岩岩心,利用全岩X衍射测试、薄片、扫描电镜进行技术处理,对矿物组分、成因及来源进行分析,结合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形成矿物组分数据统计表,明确区域发育主要矿物类型及组分;
2)对照岩心观察剔除矿物组分统计表中次生及充填类矿物相关数据,对所有矿物组分进行矿物来源分类统计,利用传统三端法进行投点分析,明确不同来源矿物类型占比及矿物组分的分布情况;
3)根据矿物类型占比及矿物组分的分布情况,结合矿物分布特征,明确矿物组分含量超过30%的分布,选取主要的四类矿物为主要矿物组分类型;
4)将四类主要矿物类型作为正四面体的四个端元,正四面体内部按25%、50%、75%为正四面体内部三角体切割的主要界限,其中50%界限组合内部的八面椎体,矿物含量均不超过50%,为混积岩分布区域,获得矿物类型的四端元体三维可视化投点模型;
5)根据四端元体三维可视化投点模型,建立测井曲线自定义表达式计算、矿物含量卷积计算和相关性计算工具,实现测井数据、矿物含量数据、录井岩性数据交互对比,自动与交互样品岩性解释;
6)根据岩性解释获得岩性组合特征,并在测井响应关联性分析基础上,对岩相进行识别划分。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3)中选取四类矿物为主要矿物类型,具体选取方法如下:
对传统三端法进行投点分析获得的3种矿物类型,以各类矿物类型中矿物组分含量超过30%为标准,选取主要的四类矿物为主要矿物组分类型。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5)中交互对比为根据实测分析测试资料与这种模型解释结果进行交互对比。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四端元可视化投点分析,基本明确主要矿物分布范围及其规律,避免了传统三角图必须去除某一种矿物,造成投点存在较大误差的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8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