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49308.9 | 申请日: | 202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3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魏国庆;王华钢;俞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市蓝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保迪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气浮池、厌氧池、好氧池,气浮池和厌氧池之间设置有除氧机构,除氧机构包括除氧池、加热装置、排气装置;除氧池设置在地面上且顶端设置有盖住除氧池的封盖;加热装置设置在除氧池上,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度控制仪,加热管设置在除氧池上,温度控制仪设置在除氧池上;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控制组件,排气管设置在封盖上且与除氧池内部连通,控制组件设置在排气管上且控制排气管的开闭。本申请通过加热管对污水进行加热,使得污水中溶解的氧气析出,控制组件打开排气管,氧气从排气管排出除氧池,以此来降低了污水进入厌氧池内时污水中氧气的含量,提高了厌氧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不少,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就很贫乏,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有限的水资源还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有些地方是严重污染。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1880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化妆品生产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均化调节池、格栅池、气浮池、混凝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外接外排管;均化调节池进行均化调节;格栅池格除化妆品生产废水中的颗粒固体及漂浮物;混凝沉淀池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性固体物和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物;所述厌氧池对压氧生物降解;好氧池将废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格栅池、气浮池、混凝沉淀池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废水一直与空气接触,因此空气中的氧气会溶解到废水中,因此废水进入厌氧池处理时,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氧气,因此降低了厌氧池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厌氧池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调节池、气浮池、厌氧池、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和厌氧池之间设置有除氧机构,所述除氧机构包括除氧池、加热装置、排气装置;
所述除氧池设置在地面上且顶端设置有盖住除氧池的封盖并与气浮池和厌氧池均连通;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除氧池上,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度控制仪,所述加热管设置在除氧池上,所述温度控制仪设置在除氧池上且用来检测除氧池内污水的温度;
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控制组件,所述排气管设置在封盖上且与除氧池内部连通,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排气管上且控制排气管的开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依次通过调节池、气浮池进行处理,然后污水进入除氧池内,加热管对污水进行加热,使得污水中溶解的氧气析出,析出的氧气进入排气管内,控制组件打开排气管,氧气从排气管排出除氧池,以此来降低了污水进入厌氧池内时污水中氧气的含量,提高了厌氧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外界空气压力大于排出的氧气压力时,控制组件关闭排气管,降低了外界空气进入除氧池内的概率,提高了除氧池对污水的除氧效果,温度控制仪来控制污水的温度,使得污水的温度保持污水的沸点以下,降低了污水汽化和氧气一起排出的概率,降低了水源的损失。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阻挡环、阻挡片、扭簧,所述阻挡环设置在排气管内侧壁上,所述阻挡片转动设置在阻挡环上且位于阻挡环远离除氧池一侧并绕阻挡环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所述扭簧设置在阻挡环上且与阻挡片连接,所述阻挡片在扭簧的作用下抵触在阻挡环上且拼接成圆形来阻挡外部空气进入除氧池内。
当除氧池内的氧气较少,外界的空气容易通过排气管进入除氧池内,从而空气中的氧气容易进入污水,降低了除氧池对污水的除氧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市蓝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诸暨市蓝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93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