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拟编组多车的折返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45353.7 | 申请日: | 2020-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4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27/20 | 分类号: | B61L2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 编组 折返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1.一种虚拟编组多车的折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编组多车包括在相同行驶线路上沿着相同的行驶方向行驶的至少两辆列车,所述方法包括:
地面控制中心向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发送折返控制信息,所述折返控制信息包括与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每一辆列车对应的折返信息,所述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是基于所述虚拟编组多车的行驶方向,在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位置最前的列车;
从所述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开始,依次向相邻列车传输所述折返控制信息,包括:
前车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折返控制信息中与其对应的折返信息进行折返,所述前车为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相邻两列车中排序位置在前的列车;
在所述前车驶出折返轨时,所述前车向后车发送折返完成信息和所述折返控制信息中未进行折返的列车对应的折返信息,所述后车为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相邻两列车中排序位置在后的列车,所述折返完成信息是用于表示所述前车完成折返的信息;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最后排序位置的列车接收到所述折返控制信息中与其对应的折返信息,所述最后排序位置的列车是基于所述虚拟编组多车的行驶方向,在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位置最后的列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前车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折返控制信息中与其对应的折返信息进行折返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驶入折返轨的列车执行折返后,向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发送列车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包括故障列车时,从所述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开始,依次向相邻列车传输所述折返控制信息,包括:
若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为故障列车,则所述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发送所述虚拟编组多车的列车成员信息和故障信息给所述地面控制中心;
所述地面控制中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列车成员信息和故障信息,确定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的第二排序位置的列车为新的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并发送所述折返控制信息;
若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非第一排序位置的任一列车为故障列车,则所述故障列车在驶出折返站台时,发送所述折返控制信息给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排序位置在所述故障列车之后的相邻列车,并发送故障信息给所述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接收到所述故障列车发送故障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根据所述故障信息更新所述列车成员信息,得到更新后的列车成员信息,所述更新后的列车成员信息包括删除所述故障列车后列车成员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最后排序位置的列车驶出折返轨时,所述最后排序位置的列车发送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所有列车的折返完成信息给所述地面控制中心,所述折返完成信息包括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折返完成的列车成员信息,所述最后排序位置的列车是基于所述虚拟编组多车的行驶方向,在所述虚拟编组多车中位置最后的列车;
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对比所述折返完成的列车成员信息与从所述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接收的列车成员信息;
若所述折返完成的列车成员信息与从所述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接收的列车成员信息一致时,则确定所述虚拟编组多车折返完成;
若所述折返完成的列车成员信息与从所述第一排序位置的列车接收的列车成员信息不一致,则所述地面控制中心确定所述折返完成信息是否存在丢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控制中心确定所述折返完成信息是否存在丢包,包括:
所述地面控制中心确定所述折返完成信息是否是在预设时间周期内接收到的;
若是,则地面控制中心确定所述折返完成信息未存在丢包,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发送人工检查指令;
若否,则地面控制中心确定所述折返完成信息存在丢包,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向所述虚拟编组多车发送核查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535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模具
- 下一篇:壳体模具的铸造模具及其开模与合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