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建筑悬挑部位装饰作业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837418.3 | 申请日: | 202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2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夏宇飞;严东;史陆兵;许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18 | 分类号: | E04G3/18;E04G5/04;E04G5/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建筑 部位 装饰 作业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建筑悬挑部位装饰作业平台,包括施工部以及用于固定施工部的基础部,基础部位于楼房内部,施工部与基础部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楼房外侧。基础部包括连接架以及竖直设置并与连接架固定连接的支撑柱;支撑柱包括柱体以及用于顶持楼房天花板的顶持组件,顶持组件设置在柱体上端并与柱体固定连接。在固定基础部时,顶持组件能够与楼房天花板相抵接,从而将支撑柱以及基础部固定在楼房内,有效降低了操作平台的安装的复杂程度,节省操作平台安装和拆卸时间,以便于提升施工效率。而基础部能够为施工部提供支撑,降低混凝土强度对施工部安全性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建筑悬挑部位装饰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悬挑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有挑檐、阳台、体育场看台顶棚、车站站台顶棚以及剧院的挑台等。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当代建筑中,悬挑的尺度越来越大,应用的方式越来越多。悬挑结构能够使建筑物具有较高的层次感,提升建筑物外观的整体视觉效果。但由于悬挑结构特殊的结构形式,在结构施工阶段和装饰施工阶段都给工程的施工作业带来了较高的难度。
在建筑物的装饰施工阶段,需要对建筑物的外墙面进行装饰,对悬挑部位侧面以及底部进行装饰作业,从而美化建筑物,提升建筑物视觉效果。
对于混凝土的悬挑结构,在结构施工时,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在楼房内放置外挑型钢梁,并在型钢梁上搭设操作架,来进行悬挑结构的施工;并且在装饰施工时,同样利用此操作架进行装饰作业。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施工作业,需要提前预埋型钢锚环,等待楼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在锚环中插入型钢梁并搭设操作架,因此操作架的搭设和拆除需要的工期长,影响施工效率,并且操作架的安全性受到锚环和混凝土的强度限制,安全性不容易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操作架的安全性,并提升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建筑悬挑部位装饰作业平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建筑悬挑部位装饰作业平台,包括施工部以及用于固定施工部的基础部,所述基础部位于楼房内部,所述施工部与基础部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楼房外侧。
所述基础部包括连接架以及竖直设置并与连接架固定连接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柱均包括柱体以及用于顶持楼房天花板的顶持组件,所述顶持组件设置在柱体上端并与柱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装饰作业平台时,将基础部和施工部预先拼接完成,将施工部伸出楼房外侧,并将基础部固定在楼房内。在固定基础部时,操作顶持组件,使顶持组件与楼房天花板相抵接,即可将支撑柱竖直固定在楼房内,从而将基础部固定在楼房内部,有效降低了操作平台的安装的复杂程度,节省操作平台安装和拆卸时间,以便于提升施工效率。而基础部能够为施工部提供支撑,降低混凝土强度对施工部安全性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顶持组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柱体上方的顶板以及竖直设置在柱体与顶板之间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活塞杆指向上方并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柱体固定连接;所述柱体下端还固定连接有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液压缸,液压缸带动顶板向上移动并与天花板相抵接,以便于对支撑柱进行固定,并且液压缸能够提供足够大的支撑力,保证基础部对施工部的支撑效果。底座能够提升柱体与楼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稳定性,保证操作平台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工字钢梁,多个所述工字钢梁拼接成框架,相邻两个工字钢梁之间均设置有多个连杆,多个所述连杆两两相互交叉设置,并且所述连杆与工字钢梁呈三角形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工字钢梁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杆,并且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均与工字钢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建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