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34037.X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0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刘慧超;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119/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 | 晏达峰 |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传动系统 可靠性 技术 要求 确认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案包括:构建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模型;确定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指标体系;确定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过程流程;根据所述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模型、所述可靠性要求指标体系和所述可靠性技术过程流程,对所述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要求进行匹配。本发明基于经典的任务‑技术匹配模型,对直升机传动系统的进行相应的改进,通过梳理直升机传动系统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要求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摆脱了传统理论固有的、单流线型的特性,能有效地帮助对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要求识别的过程理解,对其整个的可靠性工程活动技术的匹配提供辅助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传动系统是直升机三大关键动部件之一,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将直接影响直升机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因此在直升机传动系统研制中,可靠性技术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到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研制中。
但在现行过程中对于直升机传动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框架和技术路线图不够明确,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技术开展中的难点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难度造成的,而是技术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不明确技术本身的特点是否最终能够有效确保相应可靠性要求的实现。这些给直升机传动系统研制过程中可靠性技术的展开带来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方法及装置,通过梳理直升机传动系统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要求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充分利用可靠性要求这一因素对整个直升机传动系统可靠性工程活动进行串联与匹配,从而达到有效地对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要求进行匹配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方法:
构建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模型;
确定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指标体系;
确定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过程流程;
根据所述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模型、所述可靠性要求指标体系和所述可靠性技术过程流程,对所述可靠性技术和可靠性要求进行匹配。
可选的,所述构建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技术-要求确认模型,具体包括:
基于任务-技术匹配模型,对直升机传动系统可靠性的任务特征、技术特征以进行分析和定义,同时删除个人特征;其中,所述任务特征为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所述技术特征为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可选的,所述任务特征包括:可靠度和寿命。
可选的,所述确定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指标体系,具体包括:
确定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识别模型;
根据所述可靠性要求识别模型确定可靠性要求清单;
根据所述可靠性要求清单和系统内部与外部限制因素,生成可靠性要求指标。
可选的,所述确定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识别模型,具体包括:
将直升机传动系统按功能结构组成特点分为全系统、减速器类和传动轴类三个大类;
根据每个结构组成的类别特点,按照任务需求和使用需求两个方面,发掘所述结构组成的可靠性要求模式。
可选的,所述可靠性技术过程流程为:可靠性分析标识、可靠性设计控制和可靠性要求审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40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航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建筑物垂直度测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