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轮船的高效螺旋桨及生产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28785.7 | 申请日: | 2020-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志恒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H1/14 | 分类号: | B63H1/14;B63H1/26;B29C65/64;B29C69/00;B29L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郭晓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轮船 高效 螺旋桨 生产工艺 | ||
1.一种用于轮船的高效螺旋桨,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桨叶(2),所述第一桨叶(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桨叶(6),且第一桨叶(2)和第二桨叶(6)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4),所述第一桨叶(2)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3),且第一桨叶(2)和第二桨叶(6)的两侧连接处均设置有碰撞组件(9),所述第一桨叶(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组件(7),所述安装孔(3)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5),所述第二桨叶(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组件(8);所述第一加强组件(7)包括第一支撑杆(701)、第一支撑架(702)、第一连接杆(703)和连接卡槽(704),所述第一支撑架(70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701),所述第一支撑杆(7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03),且第一支撑杆(701)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卡槽(704);所述第二加强组件(8)包括第二连接卡块(801)、第二连接杆(802)、第二支撑架(803)、连接弹簧(804)和第二支撑杆(805),所述第二支撑架(8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805),所述第二支撑杆(80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802),且第二支撑架(8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卡块(801),所述第二连接卡块(8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804);所述碰撞组件(9)包括缓冲杆(901)、缓冲弹簧(902)、密封垫(903)、加强挡板(904)、加固杆(905)和连接卡板(906),所述加强挡板(904)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杆(905),且加强挡板(904)的内侧表面位于加固杆(905)的上下端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901),所述加固杆(905)的内侧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卡板(906),且加固杆(905)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垫(903),所述缓冲杆(90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9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轮船的高效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叶(2)和第二桨叶(6)均为碳纤维材质的构件,所述安装孔(3)开设在第一桨叶(2)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轮船的高效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701)和第一支撑架(702)均为铝合金材质的构件,所述固定螺栓(5)安装在第一支撑架(702)中间位置处的安装孔(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轮船的高效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卡块(801)嵌入安装在连接卡槽(704)的内部,所述连接弹簧(804)贴合在第一支撑杆(701)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轮船的高效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挡板(904)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加强挡板(904)内侧的缓冲杆(901)分别嵌入安装在第一桨叶(2)和第二桨叶(6)的内部。
6.一种用于轮船的高效螺旋桨生产工艺,所述用于轮船的高效螺旋桨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船的高效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铝合金熔融浇筑成型,再经自然冷却至400℃左右,然后由锻造机锻造为预制零件;
S2、将S1中获得的预制零件使用车床加工通孔依次制作为第一加强组件(7)和第二加强组件(8);
S3、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中加入醚醚酮树脂、聚醚砜树脂和聚四氟乙烯混合均匀,然后放入注塑机中加热塑化,最后冷却成型,去除毛刺后得到第一桨叶(2)和第二桨叶(6);
S4、将第一加强组件(7)和第二加强组件(8)分别安装在第一桨叶(2)和第二桨叶(6)内部,将第二连接卡块(801)嵌入连接卡槽(704)内部;
S5、将碰撞组件(9)安装在第一桨叶(2)和第二桨叶(6)的两侧表面,之后使用固定螺栓(5)穿过安装孔(3),从而固定第一桨叶(2)、第一支撑架(702)和第一支撑架(702),完成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志恒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志恒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87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