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04825.4 | 申请日: | 2020-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8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时晨光;丁琳涛;王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W52/18 | 分类号: | H04W52/18;H04W52/26;G01S7/38;G01S7/28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徐红梅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载 雷达 通信 一体化 系统 辐射 功率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该系统同时发射多个波束完成目标跟踪与通信数据传输功能;
S2、构建表征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目标跟踪性能的距离跟踪误差与角度跟踪误差表达式,并构建表征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通信性能的数据传输速率表达式;具体为:
距离跟踪误差δR表示为:
其中,c为光速,B0为等效噪声带宽,fr为雷达信号脉冲重复频率,Td为雷达信号驻留时间,Pr为雷达信号辐射功率,N0为噪声功率;
角度跟踪误差δθ表示为:
其中,θ3为3dB波束宽度,KAM为角灵敏度函数斜率,τ为雷达信号脉冲宽度;
数据传输速率Rc表达式为:
其中,B为信道带宽,Pc为通信信号辐射功率,N0为噪声功率;
S3、建立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模型;具体为:
根据给定的距离跟踪误差阈值γR、角度跟踪误差阈值γθ、数据传输速率阈值γc,建立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Pr为雷达信号辐射功率,Pc为通信信号辐射功率,δR为距离跟踪误差,δθ为角度跟踪误差,Rc为数据传输速率,为雷达信号辐射功率的上限,为通信信号辐射功率的上限;
S4、对步骤S3建立的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模型进行求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为:
由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模型中的第一个约束条件可知,为满足给定的距离跟踪误差阈值,则有:
其中,c为光速,B0为等效噪声带宽,fr为雷达信号脉冲重复频率,Td为雷达信号驻留时间,Pr为雷达信号辐射功率,N0为噪声功率,γR为给定的距离跟踪误差阈值;
通过代数运算,雷达信号辐射功率需满足下式:
由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模型中的第二个约束条件可知,为满足给定的角度跟踪误差阈值,则有:
其中,θ3为3dB波束宽度,KAM为角灵敏度函数斜率,τ为雷达信号脉冲宽度,γθ为角度跟踪误差阈值;
通过代数运算,雷达信号辐射功率需满足下式:
结合式(5)、式(7)及雷达信号辐射功率的上限满足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模型的雷达信号辐射功率最优值为:
其中,(·)*表示参数的最优值,min[a,b,…]表示取a,b,…中的最小值;
由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模型中的第三个约束条件可知,为满足给定的数据传输速率阈值,则有:
其中,B为信道带宽,Pc为通信信号辐射功率,N0为噪声功率,γc为数据传输速率阈值;
通过代数运算,通信信号辐射功率需满足下式:
结合式(11)及通信信号辐射功率的上限满足机载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辐射功率优化设计模型的通信信号辐射功率最优值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48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