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高速分析型逆流色谱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03885.4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8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殷国富;陈海军;黄河来;刘海淞;彭爱华;吴宇轩;陈俐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60;G01N30/46 |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叶斌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高速 分析 逆流 色谱仪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高速分析型逆流色谱仪,是在现有的色谱仪上设置金属解绕架和动平衡调节板;金属解绕架包括金属座、金属直管、中心轴油塞、两个对称设置的金属弯管和两个分离柱油塞,金属弯管的一端与金属座固定连接,分离柱油塞的一端与分离柱的中心孔胀紧连接,分离柱油塞的另一端设置于金属弯管的另一端内,金属直管的一端与金属座固定连接,中心轴油塞的一端与中心轴的一端胀紧连接,中心轴油塞的另一端设置于金属直管的另一端内,金属直管和两个金属弯管均连通,金属直管和两个金属弯管内均设置有填充油脂的内衬软管;金属座与行星架通过动平衡调节板连接。该色谱仪可实现超高速转速下的逆流色谱分离,同时满足体积小、可靠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型逆流色谱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高速分析型逆流色谱仪。
背景技术
逆流色谱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高效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其通过同时公转与自转的同步行星式运动产生二维力场,保留两相中的一相为固定相,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实现分离萃取。
由于逆流色谱技术需要产生同时公转与自转的二维力场,现有技术中的逆流色谱仪常选用行星齿轮机构作为主体结构(例如PCT专利WO03/086639A2公开的结构),这类逆流色谱仪的结构包括支撑板、驱动机构、行星架、空心的中心轴和flyleads解绕管,驱动机构和中心轴均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中心轴上设置有太阳轮,行星架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行星轮,行星轮和太阳轮啮合,flyleads解绕管的两端分别与中心轴的一端和分离柱的中心连通。分离柱上缠绕设置有取样管,取样管的两端从分离柱的中心穿出,其后依次穿过flyleads解绕管和中心轴,从中心轴的另一端穿出形成进料口和出料口。在使用时,驱动装置驱动行星架转动,行星架带动分离柱绕中心轴公转,因行星轮与太阳轮啮合,行星架公转时行星轮又带动分离柱完成自转。在上述公转和自转过程中,配置合适的太阳轮与行星轮的速比,在flyleads解绕管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取样管的自动解绕过程。对于这种结构的逆流色谱仪而言,其转子转速越高、分离柱柱容量越大,缠绕在分离柱上的螺旋管内部两相的分配能力以及固定相保留就越高,溶质样品加载能力及其组分之间的分离度越好。
对于实验室环境下的分析型逆流色谱仪而言,为了能在通入样品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分离,满足部分具体实验的现实要求,往往需要逆流色谱仪同时具备转速高、体积小、可靠性强的特点。而现有技术中的逆流色谱仪由于采用的flyleads解绕管进行解绕,其在稍高转速下(超过2500r/min时)就很容易出现疲劳破坏,继而导致整个逆流色谱过程中断,分离无法进行,现有技术的逆流色谱仪并不能实现超高转速的分离。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逆流色谱仪受flyleads解绕管的结构限制,只能采用悬臂结构设置;尤其是在超高转速下,flyleads解绕管的重心位置会随着转动过程而有一定的变化,使得整体动平衡难以保证,设备运转时平稳性差、可靠性低。另外,在一些实验环境下,除了要求色谱仪满足超高速分离的能力,还对样品的分离量有着一定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的逆流色谱仪由于flyleads解绕管结构限制,只能利用单个分离柱(若两个分离柱同时使用,两个分离柱引出的flyleads解绕管在高速运转下会相互干涉),若要满足实验分析要求只能通过增大分离柱柱容量来实现,这又将导致设备的体积变大,不适于实验室环境下的操作使用,同时体积变大后设备的动平衡还不易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高速分析型逆流色谱仪,其可实现超高速转速下的逆流色谱分离,能快速分离实验所需的样品,且同时满足体积小、可靠性强的特点,满足实验室环境下分析型逆流色谱仪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效高速分析型逆流色谱仪,包括转子机构、第一支撑板和驱动机构,所述转子机构包括行星架和空心的中心轴,所述驱动机构和中心轴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中心轴转动,所述中心轴上固定套接有太阳轮,所述行星架上可转动的设有两个行星轮,两个所述行星轮均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两个所述行星轮对称设置于所述太阳轮的两侧,两个所述行星轮上均固定设置有分离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38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