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蓝矮败/蓝败Ms2性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的种质及其选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800449.1 | 申请日: | 202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5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耿爱民;李彩霞;于鹏;陈凤龙;刘会文;耿冬梅;于学军;索爱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爱民种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A01H5/10;A01H6/46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 地址: | 25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矮败 ms2 性状 表达 具有 抑制 作用 种质 及其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蓝矮败/蓝败Ms2性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的种质及其选育方法,属于小麦育种领域。本发明的种质由四种具有部分外源血缘的亲本材料两两组配,单交后再复交,然后再对复交后代连续自交,经混合选择与系统选育得到的对蓝矮败或蓝败不育性具有完全抑制作用的种质。本发明得到的种质材料为蓝矮败或蓝败授粉,可使蓝矮败或蓝败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全部可育,分拣出的蓝粒下代具有花药花粉,可自交结实能为普通小麦授粉杂交;打破了现有蓝矮败或蓝败所结蓝粒不育的现状。为未来解决不育系的细胞质置换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将破解不育系细胞质单一存在的潜在威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育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蓝矮败/蓝败Ms2性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的种质及其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蓝矮败与蓝败是两种新型小麦显性核不育系,都是4D#染色体的附加系单体。蓝矮败是蓝粒、矮秆两个性状标记的不育系;蓝败是蓝粒标记的不育系。两个不育系都以蓝粒作为标记性状,在种子下地之前就能将蓝粒的不育种子通过色选分拣出来,为未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带来新希望。
蓝败、蓝矮败两种不育系的不育基因都是来自太谷核不育的显性核不育单基因Ms2,该不育材料具有花药败育彻底、颖壳开张角度大等众多优点。
在育成蓝矮败与蓝败之前,于1972年高忠丽在山西太谷县发现显性单基因核不育系,后来被国际组织命名为Ms2,刘秉华研究员用其育成矮败,将Ms2基因与矮秆基因Rht10连锁,其性状基因被定位在4D#染色体的短臂上。太谷核不育系及矮败在后代分离群体中不育与可育个体均大约各占一半,但不育材料在种子下地之前都不能区分育性,因此很难直接用于小麦杂交种生产,多用于轮回选择及作为小麦杂交工具被利用。直到有了粒色标记的蓝败、蓝矮败才开始将Ms2基因用于小麦杂交种生产。
从太谷核不育、矮败,再到蓝败、蓝矮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抑制Ms2性状表达(抑制基因)的种质材料,但一直未能找到。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蓝矮败/蓝败Ms2性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的种质。该种质对蓝败不育系和蓝矮败不育系具有育性恢复能力,为未来解决不育系的细胞质置换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将破解不育系细胞质单一存在的潜在威胁难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对蓝矮败/蓝败Ms2性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的种质,由四种含有部分外源血缘的亲本材料两两组配,单交后再复交,然后再对复交后代连续自交,经混合选择与系统选育而获得的对蓝矮败或蓝败不育性具有完全抑制作用的种质。这些具有外源血缘关系的小麦种质使得蓝矮败或蓝败单显性核不育基因Ms2表达受到抑制,这些可抑制蓝矮败或蓝败单显性核不育基因Ms2表达的含有外源血缘关系的小麦种质是通过对各类种质的广泛筛选得到的。
根据申请人的分析,四种具有外源血缘的亲本材料疑似含有对Ms2具有抑制作用或显性上位作用的非等位基因。
作为优选方案,四种具有外源血缘的亲本材料分别为普冰143、临远4094、天选46、小偃503。
所述种质的选育方法,包括步骤:
1)在多种小麦种质资源中筛选对测试蓝矮败或蓝败授粉所结蓝粒可育株占比高的种质材料,得到种质甲、种质乙、种质丙和种质丁(种质甲、种质乙、种质丙和种质丁疑似含有对Ms2性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或显性上位作用的非等位基因,并发现四种种质都是具有部分外源血缘的种质资源);
2)种质甲与种质乙单交,种质丙与种质丁单交,然后复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爱民种业有限公司,未经淄博爱民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0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