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8165.7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卢淼;常旭;金兴良;彭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1 | 代理人: | 满群 |
| 地址: | 51802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子束 人工 湿地 污水处理 系统 | ||
1.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级处理池(9),二级处理池(7),三级处理池(4),后端水质检测及中控系统(2)和电子束系统(1);一级处理池(9),二级处理池(7),三级处理池(4)按污水流向从上向下依次梯级设置;每级处理池的上部侧面都设有进水口,底部设有出水口;一级处理池(9)的出水口经一级出水管(8)与二级处理池(7)的进水口相连,二级处理池(7)的出水口经二级出水管(5)与三级处理池(4)的进水口相连,三级处理池(4)的出水口经三级出水管(17)与后端水质检测及中控系统(2)的进水口相连,后端水质检测及中控系统(2)的出水口与电子束系统(1)的进水口相连;每级处理池内部都设置有布水管(19)和集水管(18),布水管(19)位于集水管(18)上方且与处理池的进水口相连,集水管(18)与处理池的出水口相连;每级处理池内部都填充有基质层,基质层上部种植有湿地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布水管(19)设计成星形形状,由环形管和放射管组成,放射管呈星形设置在环形管周围且与环形管相连通;放射管除一根与处理池进水口相连的为进水管外,其余均为设置有出水孔的布水放射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环形管和放射管的连接关系为可拆卸的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管(18)设计成星形形状,由中心管和放射管组成,放射管呈星形设置在环形管周围且与中心管相连通,放射管与中心管上均设置有集水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布满进水孔的隔离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心管的出水口与放射管之间为斜坡面连接设计,坡度为10°-20°;中心管与放射管的连接关系为可拆卸的连接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子束系统(1)按污水流向依次设置电子束发生器腔室和紫外线灯腔室,两腔室间用过滤网(1-4)隔开,紫外线灯(1-1)和电子束发生器(1-2)分别设置于各自腔室顶部,电子束发生器腔室底部放置单质铁、氧化铁、铁磁的一种或它们组成的混合物(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旁通出水管和前端水质检测及中控系统(10),前端水质检测及中控系统(10)的出水口与一级处理池(9)的进水口相连;旁通出水管一端与三级出水管(17)相连通,另一端分别经一级旁通出水管(13)与一级出水管(8)相连通及经二级旁通出水管(14)与二级出水管(5)相连通;一级旁通出水管(13)和二级旁通出水管(14)上分别设置有电动阀门(11);三级出水管(17)设置有旁通出水口(16)且旁通出水口(16)上设置有电动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回流管,回流泵(3)和水位计(6);回流管一端与三级出水管(17)相连通,另一端分别经一级回流管(12)与一级出水管(8)相连通及经二级回流管(15)与二级出水管(5)相连通;一级回流管(12)和二级回流管(15)上分别设置有电动阀门(11);能把水经一级回流管(12)和二级回流管(15)输送回每级处理池的回流泵(3)设置在回流管上;水位计(6)设置于每级处理池的上部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述一种基于电子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处理池(9)种植的湿地植物主要为挺水草本类植物的皇竹草、芦竹、纸莎草、旱伞竹,一级处理池(9)的基质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三层填料,上层为粒径20-30mm的碎石,中层为粒径10-20mm的陶粒,下层为粒径5-10mm的石灰石;所述二级处理池(7)种植的湿地植物主要为挺水草本植物与漂浮植物相结合的香蒲、水葱、水莎草、野山姜、水芹菜、水葫芦,二级处理池(7)的基质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三层填料,上层为粒径15-25mm的砾石,中层为粒径10-15mm的沸石,下层为粒径5-10mm的火山岩;所述三级处理池(4)种植的湿地植物主要为挺水草本植物的皇竹草、芦竹、纸莎草、旱伞竹、香蒲、水葱、水莎草、野山姜,三级处理池(4)的基质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三层钙、铁、铝、镁含量均不低于20%的填料,上层为粒径15-25mm的页岩,中层为粒径10-15mm废砖块,下层为粒径5-10mm的高炉渣负复合改良填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81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式挖掘机动力挂档变速器
- 下一篇:可移动床下式离子艾灸除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