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鹿茸菇营养配料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7050.6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9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戴竹青;肖亚冬;刘春泉;宋江峰;李大婧;孙思燕;江宁;张钟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L31/00 | 分类号: | A23L31/00;A23L5/00;A23L5/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鹿茸 营养 配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鹿茸菇营养配料粉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领域。本发明以鹿茸菇为原料,经清洗切分、真空微波联合真空冷冻干燥,制得具疏松多孔结构、水分含量3~5%的干制鹿茸菇片,再通过振动式低温超微粉碎获得粒径1600~5000目的鹿茸菇营养配料粉。该方法在干制过程中显著改善鹿茸菇片微观结构,以通过超微粉碎获得更小粒径粉体,提高营养物质的溶出率,制得的鹿茸菇营养配料粉总蛋白保留率达73~87%,总糖保留率达90~99%,总酚保留率达71~89%,最大限度提高了营养成分保留率,且低至纳米级的营养配料粉体可塑性强、有利于多种产品形态的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鹿茸菇营养配料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鹿茸菇学名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麦角甾醇及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调节、缓解慢性疾病等生理功能,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已有研究证明鹿茸菇子实体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糖降脂的功效。当下鹿茸菇消费以鲜食为主,研究也多关注其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鹿茸菇相关加工产品开发比例低。以鹿茸菇为原料开发营养型粉体配料有助于多种产品形态的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现有的食用菌加工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将其粉碎,制成不同造型的休闲食品或复配其他辅料制得食用菌风味的调味料。如专利(公开号CN109619138A,公开日2019年4月16日)公开了一种鹿茸菇手指饼干制作方法,拓宽了鹿茸菇的应用市场;专利(公开号CN108095025A,公开日2018年6月1日)公开了一种含有鹿茸菇的有机复合鲜味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鹿茸菇酶解浓缩液为基液,复配调味品冻干得到鹿茸菇有机调味料;专利(授权号CN102697033B,公开日2014年6月4日)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食用菌粉及其制备方法,将食用菌子实体粉与枸杞、人参、黄芪等复配,获得具保健效果的食用菌粉。另一类提取食用菌中多糖类活性成分制得保健产品。如专利(授权号CN103923222B,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公开了一种低粘度金耳多糖提取分离方法,通过在pH7.3缓冲液条件下超声处理,降低金耳多糖提取液粘度;专利(公开号CN109180825A,公开日2019年1月11日)公开了一种鹿茸菇多糖提取制备方法,通过高速剪切提高鹿茸菇多糖的得率。
可以发现,以上对食用菌的加工生产实例,或关注食用菌产品风味和造型进行产品深加工,或针对食用菌中单一营养成分进行提取利用,缺乏对食用菌加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保留与调控技术。而鹿茸菇的现有加工技术更为简单,忽略了对其特征营养成分的利用。本专利旨在鹿茸菇干制过程中获得疏松多孔的干制品,并通过低温超微粉碎减小粉体粒径、提高营养物质溶出率及人体吸收效率,从而最大限度保留鹿茸菇营养成分,实现产品品质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深度开发利用鹿茸菇资源,针对现有方法缺乏对食用菌加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保留与调控技术,开发一种鹿茸菇营养配料粉,涉及微波联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振动式低温超微粉碎技术,最大限度降低鹿茸菇加工过程的各类营养成分的损失,减小粉体粒径,提高营养成分的溶出率和生物可给率,扩大鹿茸菇产品应用开发形式。
本发明以鹿茸菇子实体为原料,按照下述步骤提取类胡萝卜素和多酚:
(1)原料清洗切分:选择新鲜清洁、无虫害、无腐烂、无机械损伤、无畸形的鹿茸菇,清洗至表面无杂,横切至3~8mm的菇片;
(2)真空微波预干燥:将上述菇片置于真空微波干燥腔体内,发射功率2~6W/g,转速400~600r/min,真空度80~90KPa,微波时间2~4min;
(3)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冷阱温度-45~-40℃,真空度40~50Pa,干燥15~20h至水分含量3~5%;
(4)粗粉制备:干燥后的鹿茸菇片粉碎机粉碎后,过筛得到鹿茸菇粗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7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玩具环保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铅减渣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