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力供需匹配等高线模型的骨干网架优化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6752.2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0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郑幸;潘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46;G06F16/29;G06Q10/04;G06Q50/06;G06T11/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旭红;吕金金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力 供需 匹配 等高线 模型 骨干 网架 优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供需匹配等高线模型的骨干网架智能优化方法,包括:界定目标骨干电网的区域范围,建立地理坐标网格;根据范围内变电站负荷和电源出力情况,分析得到每个网格的电力供需情况;根据所述网格的电力供需情况,绘制电力供需色块图和电力供需等高线;并将预先设定的电源方案与所述电力供需等高线进行循环匹配,使得所述迭代更替后的电力供需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最小;根据所述电力供需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最小和所述电力供需色块图色块颜色最接近为原则,得到电源方案和电源落点。本发明能够解决骨干网架中电源与负荷配置中资源的错配、漏配问题,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电源落点,降低长距离输电和大规模潮流转送带来的电网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电力供需匹配等高线模型的骨干网架智能优化方法和一种基于电力供需匹配等高线模型的骨干网架智能优化。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电网的建设日趋完善,但电力供需的矛盾却在不断加剧。负荷中心区域通常匹配着经济发展的中心,受制于环保、土地等因素制约,大部分的电源项目并不能处于负荷中心区域,电源和负荷呈现逆向分布。由于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落实困难,电网建设难度大、代价高、工期长,电网建设压力巨大,远景电源的接入需要更加慎重和科学,进行更加精准的供需匹配。
传统模式下的电力供需匹配主要是利用电力平衡来进行分析,找出供电缺口,这一方法针对一到两个电源接入时较为合适,在多电源方案的规划中,尤其是对于较大区域的骨干网架分析来说,传统的方法欠缺直观性,同时不方便做集中优化。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无法兼顾全局,往往会做出较为片面的决策,造成资源的错配、漏配。
骨干网架中电源与负荷配置的传统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和局限性:对骨干片区电网的整体电力供需不直观、没有全区域内优化,可能造成资源的错配、漏配,无法达到效益最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力供需匹配等高线模型的骨干网架智能优化方法、基于电力供需匹配等高线模型的骨干网架智能优化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能够解决骨干网架中电源与负荷配置中资源的错配、漏配问题,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电源落点,降低长距离输电和大规模潮流输送带来的电网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供需匹配等高线模型的骨干网架智能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界定目标骨干电网的区域范围,建立地理坐标网格;根据范围内变电站负荷和电源出力情况,分析得到每个网格的电力供需情况;根据所述网格的电力供需情况,绘制电力供需色块图和电力供需等高线;并将预先设定的电源方案与所述电力供需等高线进行循环匹配,使得所述迭代更替后的电力供需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最小;根据所述电力供需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最小和所述电力供需色块图色块颜色最接近为原则,得到电源方案和电源落点。
进一步地,所述建立地理坐标网格,具体为:根据所述目标骨干电网的区域范围内变电站之间地理接线情况,建立地理坐标网格。
进一步的,所述绘制电力供需等高线,具体为:根据所述网格的电力供需情况,将所有数值相近,落入同一数据区间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绘制电力供需等高线。
进一步地,所述将预先设定的电源方案与所述电力供需等高线进行循环匹配,使得所述迭代更替后的电力供需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最小;具体为:将预先设定的电源方案逐一与电力缺额最大的等高线进行匹配,匹配后该等高线上的数值相应发生变化;若匹配后有电力盈余,则将所述电力盈余部分匹配给电力缺额次最大的等高线,循环所述匹配过程,使得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最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67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