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溶型化肥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75203.3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5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韵之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G5/12;C05G5/30 |
| 代理公司: | 苏州汉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2 | 代理人: | 陈松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速溶 化肥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速溶型化肥生产方法,其主要成分与质量含量为:尿素、磷铵、氯化钾、锌元素、硼元素和黄腐酸组成,其中尿素、磷铵、氯化钾、锌元素、硼元素和黄腐酸的有效含量重量比为:16~20:16~20:16~20:0.02~0.06:0.02~0.06:0.3~0.6,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本发明开发出速溶型化肥生产方法,通过在对原料进行造粒时的温度控制在60~65℃之间进行造粒可以在使用时最大程度的减少所需的水分,造粒所需的液相主要靠提高物料的溶解度来满足,由于造粒时物料温度已达到60~65℃,在干燥过程中物料温度再提高的幅度较小,所以物料在干燥时能正常进行,从而在施肥后促进化肥溶解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速溶型化肥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虽然现有的化肥在使用时具有很好的施肥效果,但是现有的化肥在使用时与水的溶解速度慢,待明年翻地时仍然为颗粒状,从而影响施肥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速溶型化肥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速溶型化肥生产方法,其主要成分与质量含量为:其主要成分与质量含量为:尿素、磷铵、氯化钾、锌元素、硼元素和黄腐酸组成,其中尿素、磷铵、氯化钾、锌元素、硼元素和黄腐酸的有效含量重量比为:16~20:16~20:16~20:0.02~0.06:0.02~0.06:0.3~0.6,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一:所述原料制备,该肥料由尿素、磷铵、氯化钾、锌元素、硼元素和黄腐酸组成,其中尿素、磷铵、氯化钾、锌元素、硼元素和黄腐酸的有效含量重量比为:16~20:16~20:16~20:0.02~0.06:0.02~0.06:0.3~0.6;
步骤二:所述粉碎加工,根据加工需求分别对尿素、磷铵、氯化钾、锌元素、硼元素和黄腐酸材料在无尘环境中进行粉碎加工,加工完成后进行区分储存;
步骤三:所述原料搅拌,在进行混料时,利用混料机对规定的多种粉状肥料进行混合,促使肥料养分均匀,同时回收生产中破碎的返料,进行返料混合再造复混肥料,以保证连续生产;
步骤四:所述原料造粒,将搅拌均匀的原料送入造粒机造粒中进行造粒生产,根据生产的复混肥品种物料性状及造粒工艺特点,造粒盘倾角可以在45°~65°调整加工;
步骤五:所述烘干与冷却,将造粒机造好的颗粒送入烘干机,将颗粒内含的水分烘干,增加颗粒强度,便于保存,烘干后的肥料颗粒温度过高,易结块,经过冷却后的,便于装袋保存,和运输;
步骤六:所述成品筛选与检验,由冷却机送来的肥料落到双层振动筛上,通过振动和重力的作用,物料向下作抛掷运动,从而可将物料机械地分离为粗料成品和细料,达到分级目的;
步骤七:成品包装,将合格的产品进行涂衣包膜增加颗粒的亮度与圆润度,包过膜的颗粒利用包装机进行装袋,装袋完成后封好袋口,并放在通风干燥环境中保存。
进一步,所述双层振动筛框体由弹簧支撑,倾斜12°安装,筛面的面积1200 mm×2200 mm,筛网材质为不锈钢,生产能力6t/h。
进一步,所述冷却机气流采用逆流方式,从冷却机尾端吸入常温空气进入筒内,流速为3~3.5m/s,从干燥机气逆流接触进行热交换,通过筒体后的肥料温度可由原来的70℃以上降至45℃以下,且肥料不结块,容易筛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韵之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韵之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5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军用软件评测规范的Simulink模型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倒角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