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差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74749.7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邦语(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48/18 | 分类号: | F16H48/18;F16H48/38;B60K17/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匡睿 |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差速器 | ||
本发明涉及差速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液压差速器,包括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和第一齿轮轴杆,所述第一齿轮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用于在第一齿轮轴杆上转动。该液压差速器,第一齿轮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用于在第一齿轮轴杆上转动,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用于连接半轴并驱动车轮本体,这种差速器结构简单,并且当车子转弯的过程中,与差速器相连接的两个车轮本体各自转动互不干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压差速器。
背景技术
汽车转弯时,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不同,外侧车轮的转弯半径要大于内侧车轮的转弯半径,这就要求在转弯时外侧车轮的转速要高于内侧车轮的转速,差速器的作用就是满足汽车转弯时两侧车轮转速不同的要求。
现有的差速器主要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并且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架上的行星齿轮带动两个半轴齿轮,从而带动左、右两条输出轴,进而驱动左、右车轮,差速器不仅需要与发动机相互配合使用以满足汽车的航行需求,同时还要在汽车转弯的过程中实现汽车内侧车轮与外侧车轮具有不同的转速,现有的差速器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差速器中零件繁多,繁多的零件会增大制备零件所需材料的消耗,并且会增加车重;
2、现有的差速器当与差速器相连接的一侧车轮打滑无法发生转动的时候,则,与差速器相连接的另一侧车轮也会无法转动,从而导致车辆无法行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差速器,具备结构简单的有点,同时与差速器连接的两侧车轮在转动时互不干扰,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包括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和第一齿轮轴杆,所述第一齿轮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用于在第一齿轮轴杆上转动,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均通过液压驱动装置驱动,并可具备不同的转速。
所述液压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相啮合用于驱动第一半轴齿轮,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半轴齿轮相啮合用于驱动第二半轴齿轮。
作为本发明所述差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齿轮轴杆上固定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壳体,其另一侧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中隔板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保护第一半轴齿轮,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中隔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保护第二半轴齿轮。
作为本发明所述差速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隔成第一压力腔和第二压力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压力腔相连通的第一施压管,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与第二压力腔相连通的第一泄压管;介质由第一施压管依次流经第一压力腔、第二压力腔和第一泄压管用于驱动第一半轴齿轮,介质由第一泄压管依次流经第二压力腔、第一压力腔和第一施压管用于反向驱动第一半轴齿轮;其中,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将所述第二容纳腔分隔成第三压力腔和第四压力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第三压力腔相连通的第二施压管,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第四压力腔相连通的第二泄压管,介质由第二施压管依次流经第三压力腔、第四压力腔和第二泄压管用于驱动第二半轴齿轮,介质由第二泄压管依次流经第四压力腔、第三压力腔和第二施压管用于反向驱动第二半轴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邦语(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邦语(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74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关节软组织平衡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仿生手采摘茶叶装置及采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