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冶金渣中硒/碲含量的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69993.4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4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毛小晶;王红军;刘名红;项建峰;袁鹏程;于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华赣瑞林稀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21/73 |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 地址: | 33001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基多 金属 冶金 渣中硒 含量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冶金渣中硒/碲含量的分析方法,称取冶金渣试样,向试样中加水润湿,然后加入王水溶液溶解试样,置于电热板进行低温加热反应,将三角烧杯用蒸馏水冲洗杯壁,加入王水溶液,置于电热板低温加热至微沸,取下冷却至室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所述溶液中硒、碲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本发明探索出用浓盐酸、浓硝酸配成王水溶液溶解试样,在王水介质中用ICP‑AES连续测定冶金渣中硒、碲的含量,并在此测定条件下进行了方法精密度、准确度试验。可以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提高硒、碲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具有操作简单、检出限低、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准确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分析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冶金渣中硒/碲含量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在城市矿山领域及有色金属再生资源领域,行业冶金过程中产生多金属及有害元素共存的废渣,种类多、成分复杂。如何测定这些冶金废渣中的硒、碲等稀散元素的含量,是确定冶金工艺及方法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一种准确、简单、快速测定硒碲的分析方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硒、碲的测定通常采用萃取分离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ICP-AES法。萃取分离分光光度法虽然准确可靠,但使用试剂较多,操作繁琐费事费时,且不能同时测定多元素;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样品具有局限性,由于冶金渣中杂质金属离子含量过高过杂,经硼氢化钾还原成固态会堵塞进样管,影响分析测定结果,且易造成仪器故障;ICP-AES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干扰少、线性范围宽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方法试剂用量较大、操作繁琐、速度慢且容易堵塞仪器的缺点,建立一种准确、简单、快速测定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冶金渣中硒/碲含量的分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冶金渣中硒/碲含量的分析方法,其步骤如下:
1)称取0.2~0.3g冶金渣试样,精确至0.0001g,放置于250mL三角烧杯中;
2)向上述试样中加1~5 mL水润湿,然后加入20~30mL王水溶液溶解试样,置于电热板进行低温75℃~100℃加热反应,将体积蒸至1~2mL,取下三角烧杯;
3)将三角烧杯用蒸馏水冲洗杯壁,加入10~15mL王水溶液,置于电热板低温加热至微沸,取下冷却至室温;
4)将冷却后的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刻度线,混匀,静置或干过滤;
5)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上述混匀后溶液中的硒、碲含量进行分析测定。
本发明通过试样的处理试验,测定介质试验,基体及共存元素对测定的影响试验及工作曲线的线性试验等,探索出用浓盐酸、浓硝酸配成王水溶液溶解试样,在王水介质中用ICP-AES连续测定冶金渣中硒、碲的含量,并在此测定条件下进行了方法精密度、准确度试验。可以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提高硒、碲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具有操作简单、检出限低、基体效应小、线性范围宽、准确可靠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复杂铜基多金属固废冶金渣中硒/碲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确称取冶金渣试样于250mL三角烧杯中,精确至0.0001g;冶金渣试样称样量可以选择0.2~0.3g,由此,可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提高硒、碲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向上述冶金渣试样中加水润湿,然后加入王水溶液溶解试样,置于电热板低温加热反应,蒸至小体积,取下三角烧杯;王水的用量选择20~30mL。由此,可以使试样充分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华赣瑞林稀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华赣瑞林稀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9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