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送带轮距可调的双电机同步运动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60577.8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罗欣;沈安文;徐金榜;唐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H02G1/02;G05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2 | 代理人: | 何平 |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送带 轮距 可调 电机 同步 运动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机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传送带轮距可调的双电机同步运动控制装置,其包括动力支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固装有电机和由电机带动的第一皮带轮,第二安装板上固装有第二皮带轮,还包括皮带,皮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动力支架上固装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调节孔,调节螺杆穿过调节孔与螺纹孔配合并调节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的间距。本发明通过外部控制将检测机器人精准送入待测发电机具体齿槽位置,整套装置空间利用率高,质量较轻,动力单元输出转矩大且负载匹配性能良好,在不同工况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传送带轮距可调的双电机同步运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大功率发电机组已经逐渐能达到稳定输出并持续运行的效果,各项技术参数和性能也基本满足各种正常或非正常运行方式的要求。然而由于设计及工艺原因,特别是制造工艺和质量检验等存在问题较多,加之机组工作环境存在较多不可知因素,导致发电机各类事故频繁。而且大型电机的故障检测和维修若沿袭传统方式,需要较高的成本和人力物力,在具体实施上局限性较强。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国电力行业积极拓展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促进电力设备检修、检测技术进步。国家电网下属各供电公司针对变电站、输电线路巡线工作已成立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班组,利用机器人巡检代替传统的人工巡检。以山东电网为例,应用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后,巡检频度提升3倍,人工巡视工作量下降31.4%,节约人力成本1.7亿元。部分单位采用绝缘检测子机器人和绝缘子清扫机器人来代替传统人工检测和清扫工作,不仅显著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电力机器人作为服务电力系统的特种机器人,必将不断增加国家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应用于各种特殊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传送带轮距可调的双电机同步运动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传送带轮距可调的双电机同步运动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定子外壁上的动力支架,还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固装在动力支架上,第二安装板活动安装在动力支架上,第一安装板上固装有电机和由电机带动的第一皮带轮,第二安装板上固装有第二皮带轮,还包括皮带,皮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并由第一皮带轮带动运行,皮带贴合在定子外壁上并带动连接在动力支架上的智能检测机器人移动,动力支架上固装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调节孔,第二安装板设有螺纹孔,还包括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穿过调节孔与螺纹孔配合并调节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之间的间距。
为优选,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凸柱,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凸柱配合的长孔,凸柱沿长孔滑动并控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的位移。
为优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均设有轮架,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分布安装有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分布架设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轮架上。还包括大盖板和小盖板,大盖板盖设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上方且位于皮带的上方,小盖板与轮架配合并盖设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上方。
为优选,第一安装板上还安装有动力安装架,电机安装在动力安装架内,动力安装架内还安装有减速皮带组,电机通过减速皮带组与第一皮带轮的第一轮轴连接并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
为优选,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调节板有两块且对称分布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左右两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为工字型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设置并通过两块调节板连接形成一个包裹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外的矩形框体。
为优选,还包括杆型的连接架,连接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为长条形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安装有连接螺杆,连接螺杆穿过安装孔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架贴近定子的圆形端面处设置。
为优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有滚轮架,滚轮架上安装有滚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0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AR技术的可穿戴式巡检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